2023 年 7 月 21 日,大连的清晨笼罩着一层薄雾,金普新区婚姻登记处刚开门,宁某与妻子邸某便走了进来。宁某手中紧攥着结婚证,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邸某则低头盯着手机,屏幕上频繁闪烁着消息提示。两人在离婚登记窗口前站定,宁某声音低沉地向工作人员询问流程,当得知需要 30 天离婚冷静期时,他转头看向邸某,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却只换来对方冰冷的侧脸。
一、裂痕显现:婚姻危机的导火索

宁某与邸某的婚姻早已出现裂痕。案发前数月,宁某便发现妻子频繁与好友李某联系,手机里暧昧的聊天记录、深夜的频繁外出,都让他心生怀疑。李某是宁某多年的朋友,50 岁的他经营着一家小生意,家庭看似和睦。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宁某在妻子的社交软件中发现了两人的亲密合照,才证实了这段不正当关系。
7 月 21 日上午,宁某本希望通过离婚登记结束这段痛苦的婚姻,却因冷静期的规定暂时无法办理。走出登记处时,他望着妻子冷漠的神情,心中的愤懑与不甘愈发强烈。"我们去见见李某吧。" 宁某突然开口,语气平静得令人害怕。邸某愣了一下,最终坐上了他的车。
二、致命撞击:90 秒内的悲剧发生
上午 9 时 45 分,宁某的黑色 SUV 停在了金州区某街道李某家附近。他拨打了李某的电话,声音平稳:"老地方见一面吧,有些事聊聊。" 李某并未察觉异样,穿上外套便走出家门。9 时 47 分,李某的身影出现在自家大门前,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正低头查看手机,全然不知危险逼近。
宁某坐在驾驶座上,看着李某走出大门,双手紧紧握住方向盘,指腹在皮革上留下深深的印记。他深吸一口气,踩下油门,车辆如脱缰的野马般冲了出去。李某听到引擎的轰鸣声抬头,只见一辆黑色汽车正高速向他驶来,车灯在阳光下格外刺眼。他心中一惊,本能地向道路南侧躲避,脚底下的沙土被蹬得飞溅。
然而,宁某并未放弃,他迅速调整方向盘,车辆转向土路,继续加速。李某拼命奔跑,却终究没能避开,车身重重地撞上他的后背,巨大的冲击力将他抛向空中,又重重摔在地上。现场传来刺耳的刹车声,路边的行人惊呼着四散开来。
三、案发之后:不同选择下的结局走向
坐在后排的邸某目睹了这一切,她颤抖着下车,只见李某躺在血泊中,身下的泥土被鲜血染红。她立刻掏出手机,拨打了 120 和 110,声音带着哭腔:"快来人,这里有人被撞了!" 而宁某则坐在驾驶座上,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片刻后,他启动车辆,向华家屯派出所方向驶去。
在派出所门口,宁某下车时突然捂住胸口,脸色苍白,在他人陪同下前往医院就诊。当日 12 时,警方在医院将他传唤到案。此时的李某已因颅脑损伤、心脏损伤、肝脏破裂出血死亡,一个家庭就此破碎。
四、法律审判:冲动的代价与正义的彰显
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宁某因婚姻矛盾蓄意报复,以驾车撞击的方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尽管宁某在案发后主动前往派出所,并在他人陪同下就医,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犯罪的严重性。一审法院判处其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宁某不服上诉,认为自己在冲动之下犯罪,且有自首情节,应从轻处罚。然而,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指出,宁某在案发前精心策划,案发时积极实施犯罪行为,造成李某当场死亡的严重后果,社会危害性极大。尽管法律考虑到其自首行为,但不足以从轻处罚。最终,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这场悲剧的背后,是婚姻矛盾的激化与冲动的恶果。它警示世人,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应保持理性,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法律的公正裁决,既是对受害者的告慰,也是对社会的警示: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