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之初,德国对援乌兴趣不大,要美国逼迫下才愿意出力,如今自己主动援乌,实则只是德国反俄动机捂不住了!在援乌方面已有代替美国当老大的意思。不要说德国,整个西方都以反俄为要务,别看至今保持"中立",实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就撕下了伪装已经参战,不仅军事援助没少给,而且还刻意低调参战,这已经是默认的现实。
西方参战其实已经是既成事实(美媒报道截图)
"爱国者"现在成了乌克兰最期待的装备
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要向乌克兰提供一批"爱国者"防空系统,如今有下了文,根据美国媒体《军事观察》在2025年7月22日的报道,特朗普所提及的提供"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国家为德国,德国与美国商定,德国先将自己现役的五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交付给乌克兰,再由美国将新生产的"爱国者"防空系统交付给德国。据说,原定交付给瑞士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将无限期推迟,无法按原计划在2027-2028年交付。
德国要全力援乌?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表示,有关交付德国现有的"爱国者"系统工作在"未来几天我们将密切协调,以确定如何最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就在不久前,他曾经说过,德国自身也缺少防空系统,意思就无法向乌克兰提供,更让德国的军备受到影响。如此表态,不仅显现出前后矛盾,其实也表明德国的所谓"担心",完全都是"障眼法"。
德国主要的防空系统就是"爱国者"防空系统,原本有12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其中3套已援助给乌克兰,2套部署在波兰,1套用于北约行动和训练,只有6套可用,若再援助5套,等于德国本土没有"爱国者"防空系统可用,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补充。
德国为了援乌真是把家底子送出去了。
德国不仅自身的防空出现漏洞,还无法快速弥补,等于割肉援乌,空缺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需要向美国采购,需要花费相当高昂的成本,据说,每套"爱国者"系统估计花费25亿美元,美国不会给德国优惠价格,只能更贵,否则赚不到钱。这等于德国花钱购买美国装备援助给乌克兰,美国从援乌中只赚钱不付出,而德国在援助乌克兰的占比中,地位直线上升。
俄军公布的击毁"爱国者"画面
而且,表面上德国是交付的"爱国者"导弹,实际上德国人不仅是送装备弹药,其实德国军人也以"教官"或者"雇佣兵"的名义进入乌克兰了。由于俄军持续追杀乌克兰的"爱国者"防空单元,导致乌军的防空兵力损失严重。所以,拦截俄罗斯导弹和无人机的"爱国者",不一定是乌克兰人发射的,可能是德国人发射的。这其实严格来说,也属于北约国家的直接参战。
德国为了反俄相当积极,不仅提供各类援助,还要出谋划策。根据美国媒体《军事观察》的报道,德国陆军少将弗伦丁敦促乌克兰攻击俄罗斯机场和兵工厂,以此削弱俄罗斯的进攻能力,所谓"间接影响俄罗斯打击部队的进攻潜力"。
德国敦促乌克兰对俄持续打击(美媒报道截图)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机场,让俄罗斯损失严重
自从俄乌开战之后,乌克兰一直在使用无人机对俄罗斯本土目标发动空袭,规模呈现逐月增长之势,也取得一定的效果,按乌克兰的说法,俄罗斯军队损失惨重,其中在2025年6月1日,俄罗斯多个空军基地遇袭,造成多架图-95MS和图-22M3轰炸机被毁,可能数年都无法恢复。乌克兰的无人机打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西方的支持,估计也是看到这一点,德国才主张发动更大规模的打击。
在德国等北约国家支持下,乌克兰才坚持到现在,那么德国才是大赢家?理论上,德国在援乌工作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可以提升其国际地位,实则自找麻烦。俄乌战争的发展趋势并非德国所期望的样子,乌克兰正在各个领域失利。
乌克兰无人机近期还对俄军的苏-34展开了袭击
德国陆军少将弗伦丁承认,俄罗斯在无人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生产方面取得成功,其中,"天竺葵"-2无人机产量增加了十倍以上,从每月300架增加到每天超过100架,计划为每天生产500架。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系统和Kh-101巡航导弹的年产量也增加了几倍。
"天竺葵"-2无人机产量增加了十倍以上
西方的援助对乌克兰相当重要,但是无法改变战局,仅以"爱国者"系统为例,在取得一定战果的同时,也是损失惨重,损失速度超过补充的速度,其中,在2025年7月21日晚,1套"爱国者"系统被俄罗斯军队摧毁,涉及三部导弹发射器和AN/MPQ-65雷达。 同时,"爱国者"的防空作战效率也不高,尤其是用于反无人机就是亏本,一架无人机的成本可能不到5万美元,一枚"爱国者"-3防空导弹价值接近500万美元。
乌克兰在战斗中并没有取得所谓的"优势",无人机打击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有限的,尚没有超出俄罗斯承受能力,即便发动更大规模的打击,也不可能影响战局。
俄军不光有无人机和导弹,还有空天军在参战
德国借着俄乌战争,提升了自身在北约内部的地位,这让德国在国内面临经济危机,可仍要大幅增加的军费,但是算不上最终赢家,只是让自身陷入更深的战争泥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