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议员称杜特尔特身体持续恶化

2025-10-15 15:43  头条

杜特尔特情况危急,恐怕等不到出狱那天了,国际刑事法院多次拒绝放人,是要把他耗死在狱中?

网上公布的近期照片

最近关于杜特尔特的消息,越看越让人揪心。

什么情况? 80岁的前总统在ICC海牙拘留中心里"瘦得皮包骨头,连站都站不稳",还曾在牢房里昏迷过。

这是10月15日参议员德拉罗萨公开说的,9月30日,杜特尔特的女儿、现任副总统莎拉也披露过昏迷细节。

可就在外界都在呼吁"先保人"的时候,ICC在10月10日又一次驳回了临时释放申请,硬是要继续羁押。

一边是命悬一线的老人,一边是寸步不让的司法机构,这中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又在扮演什么角色?他会不会是这场僵局里偷偷获利的人?

先看ICC给出的"拒放理由",表面听着都是围绕"司法安全",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漏洞不少。

ICC预审分庭说临时释放杜特尔特有两大风险:一是可能潜逃,因为他女儿莎拉是副总统,"有深厚的政治人脉能帮忙";

二是可能威胁证人,检方还拿出了他任内禁毒行动里"证人遭恐吓"的旧记录。

支撑这些判断的,还有检方指控的76起谋杀案,19起发生在杜特尔特当达沃市市长的时候,57起是总统任期内的"法外处决"。

可这些理由真的站得住脚吗?

杜特尔特的律师考夫曼提到,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已经"认知能力受损,半年没在公众面前露过面",还身患糖尿病、心脏病和贝切特氏症。

海牙的冬天本来就冷,这种气候只会让他的病更重。

更关键的是,把"女儿是副总统"等同于"会帮他潜逃",证据在哪?

翻一翻ICC过去的案子,就会发现这种严苛很双标。

2013年,肯尼亚副总统鲁托因为选举暴力被起诉,以"要回国处理购物中心恐袭危机"为理由,ICC立马同意临时释放。

2021年,肯尼亚律师吉切鲁获释时,条件也只是"定期汇报行踪",没这么多苛刻要求。

对此,菲律宾国内的不满呼声日益强烈。

早在7月17日,参议员克里斯托弗·戈、德拉罗萨和罗宾汉·帕迪拉就联名提交了决议案。

当时杜特尔特已经被羁押超100天,他们提到的"体重骤降、无法行走",有医疗记录实打实支撑。

7个月瘦了23公斤,换算下来每个月差不多掉3公斤多,这不是普通减重,是身体机能在快速下滑的信号。

莎拉9月的声明更直接,直指ICC"连基本人权都保障不了",这话里带着气,但也不是没道理。

杜特尔特因为免疫力低下已经反复感染三次,早就需要24小时专业医疗监护,ICC拘留中心那点医疗条件,能跟上吗?

ICC虽然口头上说"可以考虑临时释放",却悄悄设了些针对性极强的条件。

6月21日的报道里提到,临时释放的接收国必须是《罗马规约》成员国,这一条直接把非缔约国中国排除在外。

要知道,中国不仅多次批评ICC"搞政治化",也是少数可能为杜特尔特提供合法庇护的国家。就算满足了"成员国"条件,杜特尔特还得接受"禁用通讯设备、只能直系亲属探视"的监管,这和"制度化软禁"有啥区别?

看似留了余地,实则断了他获得有效救治的可能,这种安排到底是为了"司法安全",还是另有所图?

现在再看马科斯的操作,越捋越觉得不简单。

2024年11月之前,菲律宾跟ICC硬刚了6年,说什么都不合作,怎么突然就松口"不阻碍移交杜特尔特"了?

巧的是,那时候马科斯的支持率因为通胀问题跌到了25%,是他上台以来最低的,这么一看,"配合国际司法"或许不只是遵守规则,更像是转移焦点,同时还能借ICC的手,削弱自己最大的政治对手。

马科斯的姐姐、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伊梅,曾高调发起"逮捕事件紧急调查",表面上是质疑政府决策,实则在扮演"中立者"安抚杜特尔特的支持者。

这种"一边移交、一边调查"的操作很聪明,既不会因为直接清算政敌引发民意反弹,又能慢慢瓦解杜特尔特家族的势力。

棉兰老岛是杜家的核心地盘,2025年4月以来,那里的支持率掉了12个百分点,而马科斯所在政党的地方议会席位占比,从42%升到了51%。

这种此消彼长,真的是巧合吗?

现在"确认指控听证会"因为杜特尔特的健康问题无限期推迟了。

至于要拖到什么时候?杜特尔特的身体还能撑多久?没人能给准话。

但有一点越来越清晰,马科斯正在这场僵局里,悄悄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ICC呢?在一次次驳回释放申请的过程中,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公信力,恐怕也在慢慢耗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