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到底是谁在侵犯谁的地盘?"
10月2日,黑龙江大兴安岭G331奇乾到漠河段,网友"画家"隔着车窗拍下一只胖得滚圆的棕熊,它脚边全是方便面桶、火腿肠皮、矿泉水瓶。视频一出,评论区炸锅:有人心疼熊,有人骂游客,还有人担心"下回熊直接扒车"。我盯着屏幕就在想:我们把保护区当露天垃圾桶,熊把垃圾桶当自助餐厅,这日子还怎么各过各的?
--"老子自驾三千公里去看原始生态,结果先看见一堆垃圾,再看见熊在垃圾里翻,恶心到想掉头回家。"
这是点赞最高的一条留言,骂得狠,却骂醒人。去年我跑大兴安岭拍纪录片,在漠河一个管护站借宿,晚上十点护林员老张拎着手电巡山,回屋时气得直哆嗦:"白天才扫干净,傍晚一群自驾的烤串,啤酒瓶直接扔河沟,拦都拦不住。"我问他熊来过吗,他叹气:三天两头来,鼻子比导航灵,垃圾在哪它在哪。以前熊怕人,现在人怕熊,熊却不怕垃圾,甚至开始等人--等他们扔。人把习惯养成,熊把习惯学坏,冲突就这么从一袋厨余开始。
有人觉得"不就几个瓶子",可熊一旦把人类和食物画等号,麻烦就大了。老张给我看过一张照片:去年秋天一头母熊带着两只崽在边防连菜地里啃白菜,战士敲铁盆也不走,最后只能鸣枪。枪声一响,小熊吓得往妈妈怀里钻,母熊干脆站起来朝人吼。那一刻谁心里都不是滋味--熊没错,人先越界。
更惨的是熊的胃。北京动物园做过解剖,一头因翻垃圾被电击致死的棕熊胃里掏出三公斤塑料,铝罐拉环把肠壁划成渔网。熊不会开罐头,它连罐带肉一起嚼,铁片扎进牙龈,发炎化脓,活活饿死。你说这是熊的悲剧,还是人的耻辱?
有人把锅甩给管护站:"你们怎么不天天扫?"可整条G331在林区里弯了四百多公里,一个管护站平均管两百平方公里,就四五个人,冬天零下四十度,巡一趟山得烧两箱油,他们又不是保洁队。再说防熊垃圾桶真不便宜,一个要两千多,带锁带盖,还得用水泥墩子固定,不然熊直接拖走。全路段配齐,没几十万下不来,林业局那点预算先顾防火,再顾反盗猎,轮到垃圾已经见底。
说到底,钱缺,更缺敬畏。我去日本北海道看过"熊牧场",路边垃圾桶全是防爆级,锁扣得用专门扳手,游客想扔垃圾得先学开锁,麻烦得要命,可没人抱怨--大家都知道怕熊。回到国内,很多人连"把垃圾带下山"五个字都嫌啰嗦。其实办法最简单:车上带两个大帆布袋,干粮包装、果皮、剩饭分开装,回程路过镇子再扔,不费油也不费劲。可就是这举手之劳,有人偏不干,嫌车里有味,嫌麻烦,等熊被安乐死那天,又开始掉眼泪,怪政府没管好。
画家后来把视频删了,他说不想带节奏,只想让人记得熊本来的样子--在河边抓鱼,在林下掰蓝莓,而不是叼着辣条袋到处晃。我认同他的温柔,但温柔救不了熊,规矩才能。下次进大兴安岭,检查站除了发防火证,再发一个垃圾袋,写明"不带回,罚五百",现金当场收,票据机打,你看谁还敢扔。熊不会说话,罚单会说话。
熊在垃圾堆里找吃的,说到底是我们把它的森林变成了后厨。要么把垃圾带走,要么把熊逼死,两条路,自己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