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离婚排队人爆满,反映了什么?父母应该负多大责?

2025-11-24 16:10  头条

前几天刷到个新闻,某民政局离婚登记处排起长队,有人凌晨就来占位,工作人员忙得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可另一边,结婚登记处却冷冷清清,甚至有些地方还推出了"结婚礼包"吸引年轻人,反差大得让人唏嘘。

身边不少朋友都是这样,二十七八岁的年纪,被父母催婚催得头疼,可越催越不想结,甚至有人直言"看到我爸妈的相处模式,就觉得婚姻没啥意思"。这不是矫情,而是很多年轻人真实的心里话。

阿琳就是典型例子,她爸妈这辈子没少吵架,鸡毛蒜皮的事都能吵上半天。她爸总说"我赚钱养家,你妈就该在家干活",她妈则天天抱怨"你爸眼里没活,家里啥都不管"。阿琳从小就在这种争吵中长大,印象里,家里很少有安安静静吃饭的时刻。

去年她谈了个对象,本来相处得挺好,可她爸妈一介入就变味了。她妈天天查对方的工资、家境,甚至偷偷翻人家的手机;她爸则总在男生面前摆架子,说"你要娶我女儿,就得买全款房、彩礼不能少"。男生觉得压力太大,最后说了分手。阿琳说:"我不是不想结婚,是我爸妈让我觉得,结婚不是两个人过日子,而是一堆麻烦事。"

还有小杨,他的问题是父母过度干涉他的生活。从找工作到找对象,他爸妈都要"把关"。之前他谈了个外地女友,他爸妈死活不同意,说"远嫁的姑娘不靠谱,以后照顾不了家里",还跑去女方单位闹事,最后硬生生把这段感情搅黄了。现在小杨三十多了,还是单身,他说:"我怕了,我不想找个对象,还要看我爸妈的脸色过日子。"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的要求很简单:互相尊重、互相扶持,能一起把日子过好。可很多父母,还抱着老观念不放,觉得"结婚就是搭伙过日子,凑活就行",要么过度干涉子女的感情,要么把自己的婚姻不幸,传递给了下一代。

他们总说"为你好",可这份"好",往往带着控制和束缚。他们不知道,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是怕承担责任,而是怕遇到像他们一样的婚姻;不想生孩子,不是自私,而是怕孩子重蹈自己的覆辙,在争吵和压抑中长大。

离婚排队爆满,结婚人数骤减,这背后不只是年轻人观念的变化,更藏着很多家庭的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婚姻观也不例外。如果父母能给孩子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或许很多年轻人,就不会对婚姻望而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