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白酒的价格变化,已经成为房地产等周期性产业的精确温度计。
几大行业处于上升期,衍生出商务宴请、迎来送往繁荣,茅子的价格飙升到3000块以上也大有市场。
而现在,行业高潮退去,监管的滞后性这时候也体现出来了,"禁.酒令"就是其一,跟房子一样,茅子这种硬通货也不硬了。
并且同样的有价无市、买家难寻,与过去抢货囤货、调货,往往还要临时加价的盛况形成巨大反差,从硬通货变为"滞销品"。
原来有实力喝茅子的,基本也都是60、70、80后,现在嘛,即使不失业不缺钱,养生也被更重视,对白酒行业来说等于是长期挑战。
而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说实话,即使喝白酒,别说价值半个月工资的高档白酒,即使几百块一瓶也会觉得很贵,消费降级的厉害。
消费降级时代什么样的营销思路最强?
答案是:足够便宜。
之前刷视频刷到有人带货某泸白酒,原来399块一瓶,现在人家直接发你六瓶!
诚意还不够?好,人再给你减100块,外加再送你一套原厂酒具。
到这里谁看了都得迷糊,原来标价399的一瓶酒,减掉100块+给6瓶+原厂酒具,算下来50块都不到,你就说心不心动吧。
不止某泸这么卖,某杂粮液也同样,号称宜宾厂家的直播间,399元6瓶,买多了还能再送。

这种不要钱似的豪爽劲,别说喜欢喝酒的扛不住,不喝酒的都想囤几箱放着,逢年过节请客、送人啥的都倍有面子。
都是大品牌,但定位中高档的白酒都在往低档价卖,能多便宜就多便宜,几乎让你感觉像白捡的一样。
说到这里,其实你会发现这种营销思路有点熟,没错,很像电商界的--拼汐汐。
靠着低价策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极致要求,人家还一度干到首富,连品控相对严格的京东、天猫都干不过它。
放到白酒市场也一样,消费降级背景下,价格高的有价无市,低价+甩卖反而效果良好。
思路转变的早的,依然吃香喝辣,转变晚的,说不定也会像造车界,很快被踢出局。
说到底,之前有时代红利加持,高档白酒也罢、邮票也罢、房子也罢,价值泡沫和金融属性都太强了。
可一旦离了时代,必将统统吐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