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不同,选拔标准自然不同。对于载荷专家这个工种,低度近视是可以的,但他的"长板"--科研能力必须十分突出,用网友的话说"脑子一定特别好使"。
从简历来看,张洪章,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2020年9月,他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公开资料显示,张洪章1986年4月生于山东滨州,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比能量电池技术研究学者。2008年7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化工系。200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破格入选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性能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组组长。
先后从事新体系液流电池、液流电池膜材料、锂硫电池技术、锂离子电池技术、超级电容器技术、铅碳电池技术等研究。共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包括第一作者Energy&Environmental Science 3篇,通讯作者Advanced FunctionMaterials 1篇,申报发明专利6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与编写英文书籍2部、中文书籍1部。获得省部级科技发明二等奖3项。
这科研能力是相当厉害啊!张洪章和神十六乘组的桂海潮都是载荷专家,实打实地靠科研能力成为了航天员。所以,如果你科研出色,工程技术精湛,即便戴眼镜,也可以经过训练圆梦太空。
佩戴框架眼镜会给航天员带来意外伤害吗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科普专家钱航曾在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飞行任务的上升段,航天员坐在飞船里,存在火箭震动、过载等复杂情况,如果佩戴框架眼镜,可能会导致碰撞等问题,所以航天员在飞行过程阶段不会佩戴框架眼镜。不过在这个阶段,航天员可以佩戴隐形眼镜。到了空间站后,环境相对稳定,就可以正常佩戴框架眼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