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台独"势力粉饰政绩、污蔑大陆对台政策、献媚外部势力等所作所为,中国大陆网友同样对台湾爱之深则责之切,催生出不少有思想、有内涵的二创。比如,"早点谈统一确实从容又游刃有余,'台独'的后果只能是连滚带爬去,统一那天谁要是哭哭啼啼,那是真的没出息!"
二创热潮也引发了海峡两岸网友的真诚互动。比如大陆网友的一个二创版本中"乡音未改,依旧很浓,却忘了家乡的面容"的歌词,就得到了台湾网友的热情回应:"用力支持""同胞你太有才了""游子心境,悲痛"……
有人评论说,这是两岸人用玩笑撕开了某些人刻意制造的"隔阂"。据报道,有"台独"分子一直在呼吁搞"陆禁",禁止台湾人民使用抖音等大陆软件,妄图切断两岸文化交流。不得不说,这是真的没出息!
三、有出息的年轻人,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网友有这么一个比喻,如果把两岸交流比作一条河流,这样的网络热梗就像无数小舟,在民间往来穿梭。它们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在不知不觉中连接起两岸的年轻人。
《没出息》已成为一个引发两岸青年共鸣的文化符号,更折射出两岸青年在网络时代共享的文化密码与情感频率。从数年前两岸都爱讲"洪荒之力"到如今爆火的《没出息》,网络流行文化常常以其轻盈而富有弹性的方式,在两岸青年之间搭建起一座相互联结的桥梁。
这种联结首先源自日常生活的共鸣。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年轻一代,习惯于在短视频与社交平台上分享美妆穿搭、美食旅游等生活内容。无论是《没出息》中"匆匆忙忙、连滚带爬"所引发的共鸣,还是螺蛳粉、魔芋爽等在台湾年轻人中的流行,这些基于微观、日常的叙事,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柔性交流"往往更具持久力,让两岸青年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情感联结。
而集体共创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联结。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两岸青年围绕同一文化内容展开实时互动、模仿改编与观点碰撞。比如《没出息》在大陆爆红后"返流"台湾,引发岛内网友新一轮创作热潮,这不仅消弭了一些文化认知的偏差,也在两岸的接续创作中不断丰富着内涵。
更重要的是,一些网络流行文化还在潜移默化中唤醒了两岸青年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尽管台湾当局曾通过削减文言文、中国历史地理等内容,试图拉开两岸之间的文化距离,然而近几年,大陆的影视剧、音乐等正通过网络将一幅跳脱课本与说教、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图景,立体真实地展现在台湾青年面前,让历史和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让中断的对话重新连接,让共同的文化基因得以唤醒。
"理解,往往始于会心一笑;共鸣,常常来自意想不到的地方。"有人说,即便隔着海峡,中国年轻人依然能在同一个节奏中找到共鸣。
我们有理由期待,两岸有出息的年轻人,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