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糊涂了?“欧洲车企还是担心:安世荷兰不给中国工厂晶圆”

2025-11-13 10: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齐倩】

荷兰政府强占中资半导体企业引发芯片"断供"。中方予以出口豁免后,欧洲汽车行业仍深感不安。

这时候,欧洲人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据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报道,欧盟官员们警告说,尽管中方恢复芯片出口,但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仍继续面临"毁灭性"的芯片短缺,这可能会在数周内导致全球生产线停工。

据悉,安世生产低利润的基础芯片,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系统,控制从照明和安全气囊系统到车锁和车窗等设备。这些关键部件在英国、荷兰和德国生产,后被送往中国子公司进行组装,然后再出口。

但据欧洲汽车行业官员透露,安世(荷兰)仍没有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

一名欧洲汽车行业高管表示,该行业仍处于"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境地,问题现在源于安世(荷兰)与安世(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一家汽车制造商的高管表示,中国工厂虽然有一些晶圆库存,"但如果无法从德国和欧盟获得晶圆,库存将会耗尽",并补充说,该公司仅剩几周的芯片供应。该高管呼吁安世(荷兰)尽快恢复供应,并称"现在发生的事情令人费解,会对数百个行业造成毁灭性后果"。

位于德国汉堡的安世半导体分公司 英媒

为避免全球范围内的芯片短缺,汽车制造商正在争分夺秒。这名高管表示:"我们的团队正夜以继日地寻找替代来源。我们可能还有几周的供应,但需要迅速解决这个问题。"

代表欧盟汽车制造商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表示:"我们欢迎中国予以豁免。但只要(安世荷兰)对中国工厂的晶圆出口存在限制,我们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芯片来满足全球需求。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问题尚未解决。"

德国大众汽车方面同样表示,情况仍"处于不确定状态"。该公司称,芯片短缺目前"对大众在德国的车辆制造工厂的生产没有影响",但无法完全排除未来的中断。

据一名欧盟官员称,中国工厂的供应预计可维持到12月初至中旬,虽然当前情况仍不稳定,但安世(中国)正在尝试寻找替代晶圆来源。为避免大规模供应链中断,中国工厂还可能放缓生产速度。

香港《南华早报》3日曾报道,尽管来自欧洲的晶圆供应可能受阻,安世(中国)仍有望为国内半导体供应链的客户交付产品。根据来自工业咨询公司"智能汽车"的一份报告,包括无锡新洁能功率半导体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多家中国晶圆厂,都能够向总部位于东莞的安世中国供应晶圆。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芯片对全球汽车工业事关重要 安世官网

目前,安世半导体在德国和英国的工厂生产半导体晶圆,再送往中国进行封装和测试,约80%的最终产品都在中国完成。而实际上,这场全球芯片供应危机,完全由荷兰政府引发。

近期,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遭遇跨国监管重大挑战,旗下总部位于荷兰的核心资产安世半导体(Nexperia)因荷兰政府指令,自9月30日起资产、知识产权等调整被冻结一年。

荷兰惹出大祸,强抢中资控股企业引发供应中断,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美欧日车企全部遭殃。

从时间节点来看,这一系列操作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掠夺"。10月14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开的法庭文件显示,早在今年6月,美国官员就已向荷兰表明立场--若安世半导体想从美国新变化的"实体清单"中获得豁免,其中国籍CEO"必须被替换"。

10月30日,商务部表示,美方将暂停实施其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规则一年,中方将暂停实施10月9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并将研究细化具体方案。

美国对"50%穿透性规则"按下暂停键后,之前追随美方脚步抢占安世半导体的荷兰处境相当尴尬。

香港大学地缘政治分析师、亚洲全球研究院院士塞巴斯蒂安·孔廷·特里略-菲格罗亚直言,"海牙方面此前的行动看似出于必要,但特朗普的一句话就让这种所谓'必要性'不复存在……荷兰正面临着法律一致性、政治可信度以及产业存续的多重复杂困境。"

11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称,安世(荷兰)10月26日宣布停止向安世(中国)供应晶圆,导致后者无法正常生产,造成了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动荡和混乱。对此,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发言人指出,中方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于11月1日宣布将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并努力促进安世(中国)恢复供货。但荷方继续一意孤行,且无解决问题实际行动,这必将加深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不良影响。这是中方和全球业界不愿看到的。

11月1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赖歇举行视频会谈。

王文涛重申,要确保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长期稳定,需要荷方展示出建设性态度和实际行动。希望德方发挥积极作用,敦促荷政府尽快采取实际行动,纠正错误做法,撤销相关措施,推动问题早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