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下去了,俄罗斯打算废弃唯一航母,我们要买吗?

2025-07-18 15:41  头条

前不久,关于"俄罗斯考虑退役唯一航母,中国是否应该买回来?"的话题引起了争议,大部分国内网民都认为不应该买这艘性能已经严重落后的航母,还有许多人认为买俄罗斯二手航母再进行维修改装,还不如自己造一艘新航母。那么,中国到底应不应该买俄罗斯航母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从经济、技术等单一角度衡量。自从完成瓦良格号的后续建造工作,并自行建造了山东舰之后,中国其实就已经完全吃透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技术了,之后就是从大型滑跃甲板航母进化到弹射型航空母舰,建造了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的福建舰。

如果按照美国航母发展的发展路线来看,中国建造的福建舰,排除设备技术的划时代领先程度,规格对标的是满载排水量同样是8万余吨的小鹰级,下一步就应该建造一艘规格对标企业号的核动力航母,再下一步就是量产规格对标尼米兹级或者直接对标福特级的核动力航母了。在迈向建造规格对标企业号的核动力航母时期,中国买一艘二手的滑跃甲板航母,很明显是一种技术倒退,毫不夸张的说,库兹涅佐夫级对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技术价值了。

从经济角度来看,购买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也是一种浪费。中国当年引进瓦良格号航母,并将其改建为辽宁舰,前提是瓦良格号其实就是个舰体基本完工的空壳,中国买入后不需要额外对设备进行拆解,只要对舰体内外进行翻新清理后,继续按部就班的安装设备调试就可以了。而库兹涅佐夫号则是一艘服役多年的航母,内部设备齐全但破败不堪,中国买回来之后想要让库兹涅佐夫号发挥比肩辽宁舰山东舰的战斗力,必须先从更换内部设备做起,尤其要对动力系统进行大修,整个工程量就大了,复杂程度甚至要超过建造一艘新航母。这就好比自己写一篇文章很简单,可要把别人的文章从头到尾改一遍就很麻烦了。

从政治角度来看,购买库兹涅佐夫号也显得政治不正确,中国已经能够建造福建舰这样的电磁弹射器航母,支持中国买一艘老滑跃航母,说不好听点就很容易被扣上否定中国军工的帽子。这就类似于当年中国采购苏-35战斗机,2016年俄罗斯正式向中国交付苏-35,此事一度引起巨大争议,甚至成为不少人借机否定歼-20的依据:如果歼-20的确非常先进,那中国干嘛还要买苏-35?

以现在的情况来判断,中国当年买苏-35肯定不是因为军方对歼-20的性能不满意,而是出于两种目的,一是引进苏-35来观摩国外先进战斗机的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了,并为歼-11BG、歼-16、歼-15T等新型侧卫战斗机的改进研发提供一些参考,二则是在苏-27、歼-11A批量退役的情况下,歼-16、歼-10C等新型战斗机还未服役,解放军需要装备一款性能较歼-11B有较大提升的战斗机,来填补编制上的空缺。等到歼-10C、歼-16战斗机服役后,俄罗斯再想向中国推销苏-35,中方压根就不为所动了,这也从侧面说明苏-35的性能完全不如歼-20,也不如歼-10C和歼-16。

那么中国会出于什么原因买库兹涅佐夫号呢?答案就是国际局势。中国虽然已经能够建造福建舰,但摆在中国眼前最大的问题是,与美国依然存在巨大的航母数量差距,即便以福特级二号舰服役时间延迟来计算,未来美国的航母数量已经能够维持在10艘,反观在福建舰服役后,中国依然只有3艘航母。航母与驱逐舰不同,中国的造船厂可以下"驱逐舰饺子",但是下"航母饺子"却很难,最起码需要等到量产型核动力航母那阶段才能开始,而不是现在就能下"航母饺子"。

按照正常速度,一艘航母从开工到下水再到服役并最终形成战斗力,需要8-10年时间。按照这个速度,中国第4艘航母服役的时间肯定要排到2030年之后,第一批量产型核动力航母服役时间必然在2035年之后,在2035年之前,中国海军可用的航母大概率只有4-5艘。从早期歼-15已经逐渐被歼-15T替换掉来看,中国海军目前不缺舰载机、也不缺护航舰艇,唯独缺少的就是搭载舰载机的平台,甚至连076型两栖攻击舰都要配备电磁弹射器,用于起降大型无人机。

而在"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成熟后,中国在近海已经无惧美国航母舰队,东风-21D/26B反舰弹道导弹与岸基航空兵覆盖的打击范围,已经成为战时美国航母舰队的禁区,中国航母舰队依托"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体系,完全能够弥补侦察、舰载机数量、反导能力方面的劣势,在第一到第二岛链之间的海域与美国航母舰队分庭抗礼。如果中国仅仅满足于当一个地区军事大国,那中国目前的航母数量绝对够用了,也不需要买俄罗斯那艘性能落后的航母。

可中国想要实现完全的崛起、想要提升14亿人口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将工业商品出口到全世界,就必须满世界进口能源与工业原材料,这就必然会引起美国的不满。中国作为贸易大国与能源消耗大国,对海上贸易的依赖是全世界最严重,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不需要跟中国打一场地面战争,也不需要在中国家门口打一场海空大战,只需要在远离中国岸基火力的海域对中国进行海上威胁,就能影响中国的发展。

想要破解美国的海上威胁,中国海军就必须在不依赖岸基火力的情况下,具备在远洋震慑美国航母战斗群的能力,就算不能55开,也要具备让美国海军付出较大代价的能力,就像2026年的南海危机那样,让美国航母战斗群不敢贸然动手。这也是今年辽宁舰与山东舰奔赴关岛附近海域进行实战化训练的原因之一。

中国海军想要具备这种能力,就必须缩小与美国的航母数量差距,055型驱逐舰的服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的航母数量优势,但也只是部分抵消,并不能完全替代航母。在量产型核动力航母批量服役前,中国的航母数量都处于捉襟见肘的状态,装备弹射器的航母只有2-3艘,滑跃甲板航母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主力。

如果美国愿意再给中国至少15年时间,让中国按部就班的增加航母数量,那中国也没必要买落后的库兹涅佐夫号。可问题就是,谁敢打包票说美国不会在2040年之前挑起冲突?特朗普现在敢发动关税战的底气,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美国强大的海军,凭借绝对优势数量的航母,美国有能力封锁全球绝大部分海运航线与关键海峡,绝大部分国家都无法无视美国的威胁,美国一旦下决心封锁中国的贸易通道与能源进口通道,中国海军就必须站出来,阻止美国海军的海上封锁。

所以从2025到2040年这15年时间内,是美国最后的海上优势期,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40年后,中国海军将完全具备在远洋震慑住美国海军的实力。所以美国如果决定要动手,未来15年将是最后的机会。

而这就是中国买库兹涅佐夫号的战略价值所在了,库兹涅佐夫号的设计的确落后了,舰上绝大多数设备也过时了,可库兹涅佐夫号却是一个满载6万多吨的成熟平台,能够为中国海军提供目前最短缺的舰载机起降平台,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弥补其它缺点了。

如果中国买回库兹涅佐夫号,想要将其改进升级到辽宁舰的战斗力,的确是一件非常花钱且复杂的工程。可如果仅仅是对库兹涅佐夫号的动力系统进行更换,其他设备酌情进行升级更换,以中国造船厂的能力,绝对有能力在2-3年内完成整个维修工程。而且中国已经拥有丰富的滑跃航母使用经验,库兹涅佐夫号完成维修后,1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形成战斗力。这就等于中国在2030年之前就会多出一艘航母,缓解航母数量不足的问题。在核动力航母量产之前,中国造船厂有空余的船坞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威胁,并不会耽误原定的第四艘航母建造工作。

而且库兹涅佐夫号是苏联完成建造的,在舰体质量方面绝对有保障,这一点可以参考海军的136、137号驱逐舰,这两艘现代级驱逐舰就是苏联时期建造号了舰体,俄罗斯完成后续建造工作后卖给了中国,服役期间的出勤率很可观,前几年海军还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上世纪80年代末才建造完成的库兹涅佐夫号,在俄罗斯手中实际使用强度并不高,只要得到必要的维护保养,服役到2040年绝对没有问题,2040年后随着量产型核动力航母的批量服役,库兹涅佐夫号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库兹涅佐夫号的性能再差,它也能实打实的搭载24架重型舰载战斗机与20架直升机,大大提升舰队的防空、反潜、搜救能力。在使用的时候,库兹涅佐夫号完全可以跟福建舰搭配使用,作为一个舰载机起降平台,缓解福建舰的防空作战压力,而福建舰放飞的固定翼预警机也可以弥补滑跃航母的弱点,1艘库兹涅佐夫号+1艘福建舰的载机量,已经完全超越1艘尼米兹级航母了。

买库兹涅佐夫号的确是一件非常花钱的事,但对于大国来说,有许多事远比花钱更麻烦,有许多事如果能够通过花钱来解决,反而是最节约成本的事。如果有人能打包票说2040年之前,中美不会爆发冲突,那的确用不着买库兹涅佐夫号。反之,买库兹涅佐夫号至少能够起到缓解战略压力的作用。哪怕中国的确看不上库兹涅佐夫号,也要想办法杜绝被印度买走的可能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废铁价收购,在中国进行拆解,或者改建成旅游观光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