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处暑,许多人都会松口气:"总算过了最热的天了!"可今年的处暑,情况却有些不同。
你有没有发现,虽然立秋已过,但气温却忽冷忽热,白天热得像夏天,夜晚又凉得像初冬?一位老年患者前几天中午还穿短袖出门,傍晚回家就开始咳嗽发热,结果一查,是急性支气管炎。
处暑虽名"暑止",但"秋老虎"却虎视眈眈,忽冷忽热最容易让中老年人"中招"。
回顾近期的新闻,不少地方医院的内科门诊明显增多,且以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心脑血管问题为主。医生们私下里说:"立秋之后的处暑,才是考验身体调节能力的关键时刻。"
而中老年群体,因代谢减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因温差变化诱发基础病复发或加重。眼下正值"秋燥"与"寒气"交汇的节气,一不小心,就会被"秋病"缠上。
在门诊中,一位60多岁的阿姨来复诊时苦笑着说:"我们这一年到头,最怕的不是夏天热、冬天冷,而是春秋'乱穿衣'的季节,穿多穿少都不对,稍微大意一点,老毛病就犯了。"
这确实是许多中老年人的真实写照。
从中医学角度看,处暑属"阴阳交替"之时,暑气未尽,燥邪渐起,人体容易出现肺燥、大便干、咽干咳嗽等症状;而西医则认为气候不稳易刺激呼吸道,使慢性疾病复发或加重。
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基础病人群,更需格外警惕。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中老年人群在季节更替时,应注重饮食调养,增强抵抗力,合理起居,预防慢病。
结合门诊中常见问题和多年经验,我建议大家在今年的处暑时节,重点关注"吃3样、喝4汤、做5事"。
首先,"吃3样"中推荐的第一样就是莲藕。莲藕性寒、味甘,具有清热润燥、健脾开胃之效。秋季燥气旺盛,容易口干舌燥、便秘,食用煮熟的莲藕,有助于润燥养肺。
第二样是银耳,俗称"平民燕窝",富含胶质和多糖,能滋阴润肺、提高免疫力。
第三样是山药,从中西医角度看,山药都是调理脾胃、稳定血糖的好食材,尤其适合糖尿病或胃肠功能较弱的老年人。
接下来是"喝4汤",推荐的第一道是川贝雪梨汤。
这款汤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适合秋燥咳嗽的人群。第二道是百合南瓜汤,具有安神润肺、健脾养胃的效果,适合睡眠不好、烦躁易怒的人。
第三道是山药排骨汤,温补不燥,增强体力,适合体质虚弱者。第四道是赤小豆薏米汤,适合体内湿气重、容易感到困倦乏力的中老年人群,能帮助祛湿健脾,避免秋季"湿中带燥"带来的不适。
更重要的是"做5事"。第一件事:早晚加衣,防止着凉。尤其是清晨和傍晚外出时,建议穿薄长袖,避免冷风直吹肩背,引起肩周炎或感冒。
第二件事:早睡早起,顺应阳气收敛。处暑之后昼夜温差变大,应当顺应节气调整作息,晚睡会损伤肺气,影响免疫力。第三件事:适度运动,但避免大汗。
推荐散步、太极、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每次20-30分钟为宜,大汗会耗气伤阴,反而适得其反。
第四件事:保持心情平和,防"秋郁"。中医讲"秋主收",秋季情绪容易低落,尤其是退休后社交减少的老人,要注意调节心态,多参与社区活动、养花种菜等有意义的事。
第五件事: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每年秋冬交替之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建议有基础病的朋友按时复诊,必要时调整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进入秋季后喜欢"进补",但常见误区是"补得太早、补得太燥"。比如刚入秋就吃羊肉火锅、大量服用人参、鹿茸等温补药材,结果引发上火、口腔溃疡、血压升高。
中医强调"秋冬养阴",早秋应以润燥、养肺为主,真正的进补要等到霜降、立冬之后。
还有人认为"天气凉了,空调可以随便开",这也是误区。门诊中不少老年人因晚上关窗不开空调,导致空气不流通、湿热积聚,反而引发呼吸道感染。
建议白天适当通风,晚上保持卧室空气流通,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
从西医角度来看,处暑时节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的"易感期"。
根据《慢性病防治指南(2023)》资料显示,处暑后一个月内老年人慢性病复发率上升约18%。这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也与生活习惯调整不及时密切相关。
作为医生,我最常见的一个场景是:病人来复诊的时候说,'没觉得哪里不舒服,就是突然不想吃饭,走路也没劲。'这其实是身体给出的信号--'我正在被秋燥和气温变化拖垮。'
中医称之为"气阴两虚",西医则指代为能量代谢紊乱。
因此,处暑不仅是自然界的分水岭,也是我们身体调养的关键转折点。从"消暑"到"养秋",从"清热"到"润肺",是中老年朋友必须学会的节气切换智慧。
在临床中,我观察到,那些在处暑期间注意饮食调理、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的老人,到了深秋冬季,体质普遍较好,感冒发病率下降三成以上,慢病控制也更加稳定。
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种长期"与自然和解"的过程。处暑养生的意义,不在于吃多少补药,而在于顺应天时、调和阴阳、平衡内外。
最后,提醒广大朋友一句话:处暑虽小事,调养却关键。吃得对、喝得清、做得稳,才是中老年朋友迎秋入冬的最佳打开方式。
如果你身边有父母、亲友正值中老年,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我们一起,从处暑开始,健康过好每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