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麒麟心中,天津是一座"不争不抢"的城市,这种松弛感恰恰与当下年轻人追求的生活哲学不谋而合。就像天津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有你的嘛?"(有你什么事儿),"遇见什么事上头了,就默念这四个字,发现还真没我什么事儿,就不较劲了。"
这种天津人特有的豁达与幽默,也渗透进《脱缰者也》的故事肌理之中,影片中超过99%的天津方言含量,不仅为故事增添了地道风味,更成为角色性格的自然延伸。
电影拍摄过程也成了郭麒麟对家乡的再发现之旅,让他看到了天津的另一面--油田、盐厂、养虾池等等,都是他从未接触过的家乡样貌。曹保平导演刻意选择"最不像天津的天津"取景,反而挖掘出这座城市更深层的魅力。
与众多天津籍演员的合作更让郭麒麟感受到回家般的自在,跟常远、刘亚津、柳杨、胡珂瑜等戏骨齐聚片场,"演家庭戏时,就跟我们自己在家差不多"。那种默契无需排练,一个眼神、一句调侃,都是天津人特有的交流方式。
2
在郭麒麟看来,马飞是个"很典型的天津人"--喜欢打嘴炮但底色善良,外表装狠实则内心柔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在外边装着自己有多厉害,实际上一直在吃亏。"
在塑造马飞的时候,他也选择将自己置于角色的情境中思考:先和导演把人物的逻辑盘顺,"我就想如果我一个人背井离乡,在外边惹了事,欠了债会怎么解决?"这也是郭麒麟一直以来的表演习惯,"我在处理任何人物的时候,都是先代入角色想我会怎么想,因为人很难去表演你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
《脱缰者也》用黑色喜剧的外壳包裹着对家庭教育的反思。在郭麒麟的理解中,这对父子反映出特定时代下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典型困境。
"父亲对儿子有偏见,觉得他没出息,整个家庭也受影响,除了母亲,其他人都觉得他不成器。马飞在家没有体验过像样的温暖和爱,最后被送进少管所,让他彻底决裂。"郭麒麟说,"这是家庭缺乏沟通、长辈自以为是、对孩子缺乏信任和信心的结果,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时代和社会背景也在起着作用。"
不仅与父亲关系复杂,马飞与二姐马慧之间的"对抗路"姐弟关系,这成为全片的一大亮点。这也是郭麒麟和齐溪在《边水往事》后的第二次合作,从恋人到姐弟,郭麒麟直言演起来舒服了不少,"我本来私下也叫她姐,我们俩也经常聊天互怼,不同的就是戏里是真生气,戏外是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