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数据研究发现:火星35亿年前可能存在过海洋

2024-11-13 12: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科学报告》近日发布的一篇论文称,中国"祝融号"火星车收集的数据显示,火星表面发现的一些岩石沉积物可能来自于35亿年前的古代海洋。科学家推测,在火星历史早期,火星北半球可能短暂存在过一个海洋。

据香港《南华早报》8日报道,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天问一号任务发回的数据,他们发现,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存在与古代海洋近岸带相符的地形特征,例如凹锥、多边形沟槽和沉积通道。

研究人员还测定了研究区域岩石沉积物的年代和物质组成。他们根据这些数据推测,乌托邦平原可能在大约36.8亿年前发生过洪水,形成了浅海和深海环境。但这片海洋在"地质学上很短的时间内"冻结,形成了一条海岸线,并在大约34.2亿年前消失。

论文配图标注了"祝融"号着陆地点和研究涉及的区域

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吴波表示,研究区域可以被分为南部水或冰含量较少的浅海单元,以及北部水或冰含量较多的深海单元。他对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表示,即使是在浅水区,水深也可能达到600米,但没有足够的数据来估计古代海洋的最大深度。

香港理工大学行星科学家谢尔盖·克拉西尔尼科夫(Sergey Krasilnikov)认为,水中含有大量淤泥,从而形成了沉积物的分层结构。他推测,火星在历史早期可能拥有一个"更厚、更温暖"的大气层。

论文强调,"祝融号"的观测数据仍无法作为火星古代海洋存在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乌托邦平原南部可能存在过大量水体,将增进人们对火星气候演化的认识。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行星地质学专家马蒂厄·拉波特(Mathieu Lapotre)评论称,早期火星是否存在过海洋依然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对探索火星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这项新研究为未来火星探测提供了方向,人们可以通过火星任务进行检验。

"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拍摄的照片 微信公众号"中国探月工程"

此前,已有许多证据支持曾有水在火星表面流动的假设,例如美国"毅力"号火星车的着陆地点杰泽罗陨石坑被认为可能存在过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指出,杰泽罗陨石坑存在明显的三角洲和河流痕迹,可能在35亿年前形成过一个湖泊。

今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者分析了NASA"洞察"号火星车收集的数据,计算出火星地表下可能存在大量液态水。

根据"洞察"号收集的火星地震数据,研究人员发现,火星地震波穿过岩石的速度,与充满液态水的破碎火成岩的匹配度最高。分析显示,这个"水库"位于火星地壳中部岩石的微小裂缝和孔隙中,距火星表面约10-20千米。

美国"Space.com"网站指出,科学家对火星古代海洋有很多猜测,但只有将火星样本带回地球,才有可能探明火星环境演化的真相,因为科学家可以在地球上用更多仪器进行详细的分析。

今年9月,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我国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的实施时间将由2030年前后提前至2028年前后。天问三号任务计划使用两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分两次发射天问三号的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和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