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后,如今特朗普大手一挥,又决定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同时还特意强调了两件事:加征的关税是永久的,每年可为美国带来1000亿美元的新增收入。
此事无异于平地起惊雷。毕竟钢铁和铝绝大多数消费者没有直接需求,但汽车不一样,它是常见消费品里的最大件,对上下游产业有极强的连带作用。举例来说,日本汽车产业的总产值占到了日本GDP的8%左右,堪称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对汽车有庞大需求的美国市场,事实上决定着很多海外车企的生死存亡,25%的关税不是个小数目。
这种压力势必由车企转移到所在国的政府上,为了防止它们发起的反扑,特朗普在宣布政策后特意发出警告,称若欧盟与加拿大联手对美国造成经济损害,将面临更多关税。
欧盟与加拿大合计28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可谓不高,特朗普与其为敌的做法很难说是明智的。事实上,他的盟友马斯克亦罕见地和特朗普唱了反调,称加征的关税对特斯拉影响很大,这将提高来自其他国家的特斯拉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成本上涨幅度不容小觑。不过,马斯克其实还有个隐忧没提,那就是其他国家一旦对美国汽车展开对等报复,特斯拉必定首当其冲。
目前欧盟与加拿大,以及另外两个汽车大国--日韩,尚未出台具体的反制措施,或许是仍在观望局势等待转机。可深知特朗普贸易战本质的中方并未对此抱任何幻想,3月2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明确对此做出回应,强调称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繁荣是靠加征关税实现的,美方的做法无益于解决自身的问题。
而中方也不光是说说而已,已经以极快的速度从两个路径展开了反制。一方面,商务部针对美方加征关税措施,已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发起诉讼,承诺将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推进后续程序,同时批评美方此举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另一方面,近期中国对美国输华产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棉花进口量减少80%,大排量汽车进口量减少70%,用于生产半导体的设备进口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同时还停止进口美国天然气40多天,拒绝给上千家美国猪肉企业续约产品输华资质。值得关注地是,俄媒还报道称中国接下来可能对美国采取更广泛的金属管制,更严格地把控关键技术,不会只限制镓、锗等材料的对美出口。
归根结底,要是靠加征关税就能实现制造业回流,拜登四年时间不至于对盟友"按兵不动",现在特朗普故技重施、还靠关税大棒来获取想要的让步,着实打错了算盘。
而且尽管他放出了狠话,可有中方的成功反制经验作参考,欧盟与加拿大未必不敢行动。法国已经提议欧盟委员会,对美国采取最强有力的贸易武器--反胁迫工具;加拿大总理上周亦出访英法两国,寻求与欧洲盟友建立更紧密的联盟。
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个道理随着特朗普大打关税战已得到多方证实。他要是想把关税战无底线地扩张下去,不光中方不答应,美国的传统盟友也不会答应,这是一场美国"孤家寡人"的关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