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是否有这种感觉:睡着睡着,突然感觉脚好像踏空了,或者脚莫名其妙的抽了一下。
被惊醒的你,脑中可能有个念头:我是不是病了?要不要看医生?
其实,这种现象叫做"入睡抽动(Hypnic jerks)",任何年龄都会发生,而且不分男女。数据显示,大约60%到70%的人都经历过这种入睡抽动。
入睡抽动的表现有很多种形式,除了感觉一侧手臂或腿部的肌肉短暂的抽一下外,你还会有以下 3 种感觉:
• 感觉脚踏空,坠落感。
• 似乎听到砰砰、噼啪声。
• 似乎看到闪光。
• 其他比较少见的症状还有疼痛或麻木感。
No.1 为什么会发生入睡抽动?
入睡抽动很可能和人类进化有关。当人类祖先还在树上生活的时候,睡觉的时候要小心从树上摔下来。
因此,大脑会时刻监视着身体的姿势。
在姿势不对可能会摔下来的时候,大脑会发一个信号给肢体肌肉,让他调整到一个更安全的位置,以防止他们摔伤。
因此科学家认为,这个保护机制在进化过程被保留了下来。
当你从清醒逐渐过渡到浅睡眠状态时,你的肌肉也开始逐渐放松。
由于这个时候你的睡眠还很浅,大脑意识到你的手脚肌肉竟然没有活动,同时脑子还没反应过来你正在睡觉,它错误的以为你是不是正在往下掉,于是赶紧发出信号。
这个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沿着神经线路一直传递到肌肉,好让让你的手或脚部的肌肉紧张一下。本意是让你维持一个安全的姿势,或者仅仅是测试一下。
因此,入睡抽动常常发生在2个阶段,一是在你从清醒到入睡的过渡阶段,二是睡着以后,睡眠周期从一个睡眠阶段进入到另一个睡眠阶段时。
No.2 入睡抽动需要看医生吗?
入睡抽动其实是发生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背后机制涉及到大脑对身体的保护反应,因此,单纯的入睡抽动是良性的,当然也不需要看医生。
不过,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就要小心了,它们可能不是单纯的入睡抽动,比如:
- 还没睡着,清醒的躺在那,感觉肢体频繁抽动。
- 睡着了,常常被痛醒。
- 白天也频繁发生肢体肌肉的抽动。
上述这3种情况不符合入睡抽动的表现,建议看医生寻找原因。
No.3 哪些因素易导致入睡抽动?
虽然入睡抽动是一种良性表现,但是有些因素会让这种现象更容易产生。比如:
- 压力和焦虑
- 睡眠不足
- 夜间锻炼
- 过度使用咖啡因
- 使用酒精和烟草
当你感到压力或焦虑时,你的皮质醇水平在睡眠中依然很高,这会让你的睡眠变得不那么安稳。
各种焦虑的想法会侵入你的睡眠,扰乱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从而导致你更容易发生入睡抽动。
另外,睡眠不足可能是也是入睡抽动的原因。
当你没有得到充足的睡眠时,你的整个睡眠周期都会受到影响,这会增加你发生入睡抽动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恶性循环:
你发生了入睡抽动,之前因为不懂相关知识而担心和焦虑,焦虑让人更容易发生入睡抽动,于是更焦虑,再然后整个睡眠都不好了。
所以,我常常说,遇见问题先别随意下定义,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看现代医学相关科室,寻求科学的解释,你会发现很多问题其实不是问题,根本不值得你担心。
注意,我说的是正规的医疗机构,不是街边诊所。
你要小心,不合理的标签除了让你更焦虑,以及把生活搞的一团糟之外,不会给你带来更有意义的帮助。
除了焦虑,夜间锻炼有时候也会让你更容易出现入睡抽动。如果你有夜间锻炼的习惯,建议以拉伸类的活动为主,比如瑜伽之类。至于强度很大的力量训练,建议放在下午或傍晚。
No.3 如何预防入睡抽动?
通过减少额外的诱发因素,可以减少入睡抽动的频率。比如:
- 学习稳定情绪。睡前做一些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活动,如洗澡、阅读、听轻音乐或相声,还可以练习冥想等。
- 减少或避免咖啡的摄入。
- 戒烟。睡前不要喝酒。
- 睡觉时保持环境黑暗。
单纯的入睡抽动不需要担心,也不需要看医生。但是,如果在清醒时感觉肢体频繁抽动,或者在白天也频繁发生时,需要看医生评估原因。
生活本不易,不要被不合理的担心为难自己哦,祝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