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好很快呀,转眼三月三上巳节都过去了,按理说春暖大地,可是我们福建还是很冷!
而在民间,关于三月四这天,有句老话"三月怕初四"。那么,这句老话是啥意思?这一天到底怕什么呢?我来回答你。
今日三月初四不一般
要理解"三月怕初四",咱得先看看今天这个日子有啥特别之处。
① 今天是十二建除中的"收日"
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干支历法,今天是十二建除中的"收日"。
啥是"收日"呢?十二建除里有句口诀:"建满平收黑,除危定执黄,成开皆可用,破闭不可当"。这"收日"就属于其中的"黑道日"之一。
在民间的观念里,"收日"有收敛、收获的含义,但也暗示着这一天适宜收尾、整理,不太适合开启新的、冒进的事情。
尤其是在春耕大忙的时节,如果"收日"这天的天气反常,老辈人就会觉得要格外谨慎,可能预示着某些不利。
② 今天对应干支生肖的"鼠日"
今天是个"鼠日"。老鼠在农耕文化里,一方面象征着"仓廪"(粮仓),但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老鼠也可能偷吃粮食、破坏庄稼。
就像有句俗语说:"鼠咬秧苗,春耕需防"。因此,如果在"鼠日"这天天气好,古人就会担心,是不是预示着今年有鼠害。
③ "四"不是晦气,反而是万物根基,但怕失衡
可能有人觉得"四"听起来不太吉利,但在咱们老祖宗眼里,"四"可是个重要的数字,代表着天地间的平衡和秩序。比如:
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缺一不可)、
四方(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镇守四方)、
四象(《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四象"就是万物化生的基础)。
所以,"四"本身是平衡的象征。可如今都三月初四了,天气还这么寒气不退、湿冷异常,这就打破了春天应有的温暖平衡。这平衡一破,指望土地生长的庄稼能不怕吗?
"三月怕初四"到底怕啥?
弄明白了今天"不一般",咱们再来看看"三月怕初四"具体是怕什么天气。老祖宗的农谚说得最明白:
一怕:晴天
三月四晒破皮,水塘干涸蛙不啼
这话是啥意思呢?就是说,如果在三月初四这一天太阳特别猛烈,晒得人皮肤都疼,那可不一定是好事。
这往往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出现春旱,天气持续干旱少雨,连池塘都可能干涸,青蛙都没水待了。对于急需雨水滋润的春播作物和秧苗来说,这可是个坏兆头。
收日无云遮,六月井无波
前面说了今天是"收日"。按照传统说法,"收日"最好是有点云彩,甚至微微下点小雨,象征着"收纳吉祥"。
如果反过来,是大晴天,万里无云,反而可能被认为是"燥气收仓",预示着到了农历六月(也就是盛夏时节),干旱可能会很严重,连井水都可能枯竭。
二怕:刮北风"
三月四刮北风,棉袄再穿半月工
这句话就更直白了。如果在三月初四这一天刮起了冷飕飕的北风,那可得当心了!这通常预示着"倒春寒"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天气会重新变冷,刚脱下的棉袄可能还得再穿上半个多月。这对于刚刚破土而出、非常娇嫩的秧苗、嫩芽来说,极易遭受冻害,影响生长。
庚子风过田,虫卵醒一片
结合今天的"庚子日",如果刮起了(特别是干燥的)北风,还有一种说法是,这种反常的天气(该暖和的时候反而来冷风)可能会刺激土壤里蛰伏的虫卵提前孵化。
田里的秧苗还没怎么长呢,虫灾就可能先闹起来了,这更是让人头疼。
写在最后:
当然,这些农谚,都是古人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观察天象、总结经验得来,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