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首款实战化的高超声速武器东风-17。首次亮相是在2019年的国庆70周年阅兵上,当我以独特的乘波体构型驶过天安门广场时,全世界透过镜头恐怕都为之一震。如今六年过去了,2025年的9.3大阅兵在即,官方又确认了会有新型高超声速武器将亮相。
这下不仅全世界的目光再次看向了我,这个中国高超声速武器的开创者,而且得知已经有比我还要先进的新型高超声速武器,更是直接让美军寝食难安。2019年我的横空出世,实际就已经标志着全球高超声速武器进入实战化时代,并且给全球带来了持久的震撼。
要知道我的革命性可不只在于速度超过5马赫这一个单纯的指标,因为这个标准在现代弹道导弹中并不罕见。但是我独特的"打水漂"式飞行,确实是当时全球独有的。也是基于咱们两弹一星泰斗钱学森,所创立的"钱学森弹道"理论而实现的。
独特的乘波体弹头设计,让我能在大气层边缘滑翔,并实现轨迹飘忽不定的目的。而这就让美国的"萨德"和"标准-3"等反导系统难以预测拦截点。加上我更强的10马赫俯冲速度,即便在末端也还能实现变轨的特性,就更是的使"爱国者"等末端拦截系统的最后一重保障也形同虚设。
然而作为初代产品,我也确实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我仅限于陆基机动发射的特性,让我依赖导弹发射车发射,尽管机动性很强但机动范围却受到制约。毕竟我再怎么灵活也不可能直接开到海面上发射,那么我1000公里左右的射程,就只能足够覆盖第一岛链,但对关岛等第二岛链的美军战略目标就显得力不从心。这也是美国会震惊我国的高超音速技术,但还不算真正感到害怕的原因。
不过六年过去,中国高超声速武器不可能原地踏步。但是这次阅兵亮相的,究竟会是我的升级版还是全新一代?这个问题就直接牵动着全球军事观察家的神经,甚至正式露面的那一天可能会直接让美军破防。
如果这次亮相的是我的升级版比如"东风-17B",那么它可能已经在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比如平台的多样化就是最可能突破的方向,如果能实现从陆基到海空全域的覆盖,那必然将大幅提升咱改进型的威慑力。
想象一下由轰-6K或未来的轰-20挂载的我的空基型号,射程就可以随便延伸至2500公里以上,实现将打击范围覆盖第二岛链的目标。如果是能适配055型等驱逐舰垂直发射系统的海基型号,那将更能形成海上机动打击的能力,让航母战斗群防不胜防。
当然东风-17改进型自身的射程延伸也是重要方向,比如加装高效的助推器后,射程也可能突破2500公里,甚至迈向5000公里。不仅能威慑关岛,更能夏威夷等美军致命的关键节点。而且更令人期待的是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突破,如果能够实现在新型高超声速武器上的运用,那么射程和续航能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那么如果是直接来一个更新的型号,估计美国直接要哭了。因为美国在高超声速武器竞赛中早已落后咱们,这使得其对中国的发展格外焦虑。对于美国来说,最担心的不是咱升级版的射程突破2500公里,美军的关岛和日韩等基地都进入了高超声速武器的打击范围。
而是防不住的同时,他们自己在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发上却屡屡受挫。其AGM-183A的三次试射全部失败,导致2024年被迫推迟列装,X-51A项目更是在耗资了220亿美元之后,最终因为技术瓶颈而下马。
哪怕俄罗斯的"匕首",因为机动性不足和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在俄乌冲突战场上暴露了缺陷,但至少人家也算是投入过实战应用。美国则是在中美俄三家高超声速武器研制中最落后的一方。可是落后也就算了,还没等美国追上来中国就又开始搞技术迭代了,你说美国能不破防吗?
不过即便美国破防也没用,因为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领域建立的完整生态,是保持领先的关键。全球唯一能模拟10马赫环境的JF-12风洞,可以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发提供不可替代的测试平台。目前我国连续工作300秒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已经领先美国同类技术,还有先进的复合材料应用可以让弹体更轻更强。六年前我的出现改写了导弹防御规则,六年后中国的高超声速武器或将再次颠覆未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