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带着影石去骑行、#带着影石骑摩托"、#带着影石去飞等话题突破10亿次播放;小红书Insta360的话题收获4.7亿次浏览;在相关话题下,视频内容包罗骑行、滑雪、跳伞、潜水、遛狗、带娃,甚至是吃播、黑科技炫技等等生活场景。
那些曾被视为"极端实验"的技术,正在通过中国制造的供应链势能和生态协同能力,演变为普惠全球的消费平权运动。
在这个过程中,影石们的故事或许比小米更值得玩味--当一台能拍阅兵式的专业设备,同时成为旅行博主的口袋神器时,这种"上下通吃"的能力,或许才是中国科技企业最典型的创新方式。
跨越文化鸿沟的快乐货币
当GoPro在2014年纳斯达克敲钟时,运动相机还被定义为"极限运动发烧友的专属玩具",彼时YouTube上充斥着跳伞者俯瞰云层的眩晕视角、冲浪板劈开浪花的特写镜头,这些肾上腺素飙升的画面构筑起一道无形的技术壁垒--
抛开玩这些运动的成本不谈,普通人想要创造一条高质量的UGC视频,还得先配上一台3000美元的设备和专业剪辑技能。
但十年后打开抖音,充满创意的内容无处不在,你甚至可以从胡辣汤的视角感受被人类大口喝下的恐惧;可以看到一只柴犬在草地上飞奔的自拍视频;亦或是把相机塞进洗衣机滚筒拍摄末日逃亡,绑在宠物龟背上制作慢直播,甚至固定在火锅毛肚表面演绎"被七上八下"的美学等等。
这些近乎于搞抽象的视频,很可能背后并没有什么创作主旨或者深刻内涵,更接近于单纯的"记录美好生活"或者是创造快乐,这种快乐无关乎拍摄的内容、场景、文化、习俗,就像日前在国内社媒爆火的大头钉环游地球,海外用户也纷纷模仿,过去常常以外国人为主角的极限运动惊险场面,如今国人在全景相机的加持下也能轻松实现。
影石做产品的思路,并不是所谓"为特定场景而服务的大玩具",反倒是更接近"让任何人都能简单使用的创意工具",因此影石的每一次升级,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参数,反倒是利用硬件+软件能力去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解锁更多玩法。
这种功能创新本质上是一种定义产品的能力,类似于今天所有手机都自带的手电筒功能,最早它只是一个售价1.99美元的APP,而iPhone第一个将它集成在ios中之后,这才成为了手机标配,同样也是一家科技公司通过对产品的理解,所打造出的最深护城河。
与之类似,在影石发明隐形自拍杆之前,很可能没人意识到这根碍眼的杆子完全可以不出现在画面中。
同时,恰恰是ios的手电筒、iMessage这些原生应用定义了何为iPhone,影石的隐形自拍杆、全景拼接、动态跟拍等功能同样也在定义一台简单的相机应有的模样。
一系列的升级,本质上都是为了减少操作门槛,当创作工具足够简单时,更多的玩法就会被用户自发的解锁,当人类共享创作快乐时,技术早已悄然消弭了文明的裂缝。
而这种视角带来的,正是数字时代最珍贵的通用货币--
无需翻译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