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通知中国正式退出一带一路计划,中方回应:深感遗憾

2025-11-10 13:39  头条

深表遗憾。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面对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的声明,仅以四字定音。

2025年2月3日,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宣布不再续签"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震动国际社会。这个2017年成为拉美首个加入倡议的国家,在与中国共建科隆集装箱港口、运河四桥等重大项目后,突然转身离去。

背后推手直指美国--特朗普政府赤裸裸威胁"收回巴拿马运河",国务卿鲁比奥亲赴巴拿马施压:"不终止与中国合作就将采取行动"。

当巴拿马总统穆利诺宣布退出"一带一路"时,拉美地缘政治的棋盘骤然震动。这个拥有全球战略水道的小国,在中美角力中被迫选边站队。

美国对巴拿马的施压堪称现代霸权教科书。特朗普公开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将其视为美国的"国家资产"。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到访巴拿马,当面要求穆利诺"立即消除中国在运河区的影响力"。

军事威慑接踵而至:2025年4月,美巴联合军演直接模拟"运河保卫战",3000名美军士兵在巴拿马领土演练"防御"中国影响力。

经济大棒同时挥舞。美国威胁对巴拿马香蕉、蔗糖等出口商品加征关税,每月潜在损失高达2.7亿美元。对经济命脉系于运河(占GDP12%)的巴拿马而言,这是无法承受之重。

面对美方"组合拳",穆利诺最终妥协。他在记者会上竭力保持体面:"主权不容谈判,但现实需要妥协"。这无奈告白,道尽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困境。

巴拿马选择退出并非偶然,而是国家脆弱性在强权政治下的集中爆发。三道枷锁,锁住了这个运河之国独立外交的空间。

第一道枷锁:经济命脉受制于人。巴拿马运河70%货运面向美国东海岸,美国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当特朗普政府以关税制裁相威胁,巴拿马每年138.9亿美元的对华贸易额瞬间失去保护屏障。

第二道枷锁:债务泥潭深陷。巴拿马外债占GDP比例高达68%,美元储备持续紧张。美国资本趁机出手--贝莱德财团以228亿美元收购长和集团在巴港口资产,试图控制运河物流命脉。尽管中方启动反垄断审查,巴拿马仍以"合同违规"为由终止中资项目。

第三道枷锁:国内政治撕裂。反对党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煽动民众抗议。2025年1月,巴拿马街头出现焚烧美国国旗的激烈场面,但政客们更关心如何借中美博弈谋取私利。穆利诺的退让,实则是国内政治算计的结果。

当巴拿马通知退出的消息传来,中国外交部仅以"深表遗憾"四字从容回应,背后是早已布局的全球棋局。

中方反应冷静源于多重反制措施。就在巴拿马宣布退出当月,秘鲁钱凯港正式投用,将中国货物运抵拉美的时间缩短至23天。同时,中欧班列2025年开行量突破2万列,分流15%的传统海运货物。

更让美国封锁策略失效的是"数字丝路"的突围。中国通过北斗导航系统与37个拉美港口实现智能互联,跨境电商网络重构贸易路径。当美国试图控制水道,中国已建成不依赖运河的陆海新通道。

在规则层面,中国联合东盟、非洲推动《港口数据主权公约》,要求外资运营商数据本地化存储,切断美国情报渗透。技术层面,宁波舟山港的5G智慧码头使作业效率提升40%,区块链提单系统确保供应链安全。

"尊重主权但反对外部干涉",中国驻巴大使馆的声明柔中带刚。这既是给巴拿马留后路,也是向世界宣示:真正的合作不靠胁迫,而靠共赢价值。

巴拿马的退出成为检验国际合作成色的试金石。当美国以军事演习和资本收购彰显霸权时,中国在拉美启动12个"小而美"民生项目,聚焦医疗、教育、清洁能源。

2025年中拉贸易额预计突破6000亿美元,阿根廷的锂矿开发、巴西的清洁能源合作、尼加拉瓜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巴拿马退出未引发连锁反应,因为各国清楚看到:科隆自贸区因中资注入焕发新生,中远海运打破拉美物流瓶颈。

"一带一路"的生命力在秘鲁钱凯港的吊机声中延续,在中欧班列的汽笛声里回响。当北斗系统覆盖拉美天空,当埃及苏伊士港升起中国参股旗帜,世界见证着不同于霸权逻辑的发展范式。

秘鲁钱凯港货轮穿梭太平洋,替代运河的陆海通道已悄然成型;中企承建的埃及苏伊士港新泊位启用,地中海上再添"一带一路"支点。

当美国为控制一条运河威逼利诱,中国正以北斗系统编织37个拉美港口的智能网络,用区块链提单重塑贸易规则,借中欧班列开辟极地新航路。

巴拿马的选择或许出于无奈,但历史从不因一个港口的转向停航。深表遗憾四字背后,是看清大势的从容--真正的全球化,终将流向共商共建共享的海洋。

中欧班列呼啸穿越西伯利亚,北极航道破冰试航,拉美天空布满北斗信号--当三条新动脉同时搏动,巴拿马运河的浪花,不过是大时代的小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