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特朗普关税工具带来的错乱,资本市场已经很清楚了

2025-04-03 10:30  观察者网

【文/沈逸】

特朗普强势推行"互惠关税",美股盘后大幅下跌。

从现场画面以及公布的数据来看,特朗普正在上演他一如既往的错乱与疯狂:

第一,特朗普给出的加税依据,是建立在想象与臆测基础之上的。类似"中国对美国征收67%关税,然后美国报复34%"这种数据,对于正常搞经贸研究的人来说,都是懵圈的--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个67%是怎么来的。

特朗普给出的估算依据,所谓操控汇率+其他贸易壁垒,非常清晰地散发着另类学者纳瓦罗的气息,只有这票人搞的数据估算,才会如此玄幻。然而,特朗普就是坚定的采信了,然后坚定地实施了。除了用常态化且稳定的"发癫"来理解之外,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释了。

第二,特朗普在"关税胁迫产业回流"和"关税征收提升美国政府收入"两者之间用某种难以名状的纠缠态高频跃迁。正如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等机构所指出的,一定要理解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的目标的话,大致可能有两个目标:1. 胁迫产业回流;2. 提升美国政府收入。

但是,事实上这两个目标是没法并存的:

胁迫产业回流的逻辑,是高关税切断进口,进口萎缩,然后美国国内很快实现替代,发展具有进口替代效能的产业。且不说这需要多少时间,美国国内进口替代性产业恢复的条件如果具备,那么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就开始的鼓励产业回流各项政策,早该产生产业回流的显著效果了。既然到2025年产业回流还能成为特朗普追逐的目标,显然产业回流基本就是个没法实现的目标。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

提升美国政府收入的逻辑,就是向美国消费者征收消费税。由此必然产生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这种压力对美国民众生活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2026年会产生的负面政治效果,也是非常清晰的。

不仅如此,在这套逻辑中,关税的目标是为了切断进口,所以美国政府从关税中获得的收入,也会因为进口的下降而趋于减少、乃至中断。而且,特朗普的预期是关税的征收,不会实质性影响进口总量,否则增加收入就无从说起,也就不会产生产业回流的效果。

其次,特朗普想从关税工具中得到什么?目前来看并不清晰。从增加关税之后美国白宫官方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来看,似乎特朗普还是希望用关税大棒来进行恐吓,迫使各方因为对美国关税的恐惧,在特朗普给定的时间,也就是4月9日,或者5月2日,落地执行之前的窗口期,以不利态势"请求"与特朗普对话,然后任由特朗普敲诈,达成所谓的交易。

但实事求是的说,相当数量的早期信息显示,多数行为体没有兴趣接受一个发癫的美国总统的疯狂敲诈,而是选择对等报复,然后迫使美国展开更加对等的对话与谈判。

再者,资本市场也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对特朗普关税工具的不看好。美国股市的表现,很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没信心。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挂钩的期货下跌1007点,跌幅2.3%;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下跌3.4%;纳斯达克100指数期货下跌4.2%。跨国公司股价在盘后交易中下跌,耐克和苹果分别下跌约7%。进口商品大卖家的股票受到的打击最为严重,Five Below下跌15%,Dollar Tree下跌11%,Gap暴跌8.5%。科技股在整体避险情绪中下跌,英伟达下跌4.5%,特斯拉下跌6%。

后续如何发展,我们可以持续观察,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的这种疯狂蛮干,大概率是很难实现自身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