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真实原因,不是惧怕契丹,而是惧怕王超

2025-09-04 16:42  搜狐

宋真宗签订澶渊之盟的真实原因,不是惧怕契丹,而是惧怕王超

宋真宗景德元年、既公元1004年,辽主耶律隆绪与母亲萧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率领二十多万辽军直扑中原,打了宋朝一个措手不及。后来宋真宗前往澶州御驾亲征,宋军士气高涨,在和辽军的作战中一度取得优势。但战争的结果我们都知道,宋真宗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为此宋朝每年要给辽国三十多万"岁币"

很多人认为,这是宋真宗懦弱无能,惧怕契丹的表现。但小编认为并不是,因为相比于契丹,宋真宗在澶州战场上更怕一件事,而这件事和宋朝定州路三军主帅王超,息息相关。宋真宗作为堂堂天子,到底害怕什么样的事情?又为什么作为皇帝的他会害怕自己的臣下?

我们还要从当时的形势开始分析,宋辽双方对峙在澶州时,辽军约25万,但因为宋军是仓促迎战,宋真宗的身边只有数万精锐禁军,但宋真宗丝毫不慌,因为在辽军的背后,有着驻扎在定州的王超,他手下有十多万军队,辽军南下时,都曾经在定州吃过亏,不过辽军没有撤退而是继续南下

影视剧中的宋真宗

宋真宗认为算上定州军,自己这边也有二十多万的军队,而且还是本土作战,有着高大的城墙和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相比孤军深入的契丹人,赢面实在太大了。但很快宋真宗就笑不出来了,因为他在澶州居高临下、在和契丹的作战中取得优势后,就下令让王超率军和他夹击契丹,结果王超没有半点反应

这不是王超第一次无视宋真宗的命令,早在辽军刚刚南下时,宋真宗就让北部地区兵力最多、最强的王超狙击辽军,结果王超按兵不动。直到辽军和宋真宗在澶州对峙,期间整整一个多月,宋真宗多次派人让王超攻击辽军,但王超都没有响应,宋真宗陷入了沉思

王超为什么一直不奉命出击呢,《宋史》给出了答案,王超这个人"临军寡谋,拙于战斗",特别是看到25万战力不凡的辽军,他起了畏战之心,因为害怕不敢来。但是宋真宗不知道王超当时的心理,王超的持续按兵不动,让他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澶州之战

影视剧中的宋军

在澶州之战的60多年前,辽军大举入侵中原,后晋皇帝石重贵令大将杜重威率军抵抗。结果杜重心怀异志,他先是按兵不动,让后晋皇帝不断给他补充兵源,同时和辽人勾结;在晋军和辽军作战的关键时刻,杜重威逼迫手下的士兵集体临阵倒戈,投降辽主耶律德光,辽军兵力大增,大败晋军,最终导致后晋灭亡

现在王超的行为,在宋真宗眼里越看越像杜重威,万一这家伙真起了什么歹心,宋朝就很有可能步后晋的后尘。宋真宗警惕王超的同时,也对眼前的情况非常担忧,辽军有20多万,而自己身边只有几万,就算王超没有歹心,但他一直不来,宋军的优势就没了。即便澶州城高墙厚,二十多万辽军持续进攻的话,也迟早会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