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6年李登辉上台开始,开始推行全面"去中国化",推动"台独史观"、"皇民史观"、"偏安史观"等等。让台湾的年轻一代,从小就认为台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强化"台独"社会氛围。发展到蔡英文时代,一旦出现中国人身份认同,就会被视为"异类",被青鸟出击。慢慢的,不管是蓝营还是白营,都很难出现"中国人"认同这种观点,就算是也不敢说出来。
当然,这种事情不太可能由上而下,只能由下而上。这就需要提到郑丽文胜选的另一个功臣--馆长陈之汉。
尽管陈之汉的政治底色偏白,其真实的两岸立场存疑,但认同大陆这些年来取得成就,承认两岸同属于一个中国,带动了一批原本羞于承认中国人身份认同的台湾人。
这种身份认同上的转变,一旦被接受就是不可逆的。事实上,这种转变在台湾民调上已经有十分明显地体现。在台湾今年的双十节上,就"身份认同"举行了一场民调,尽管民调是多选得出。民调结果显示,认为自身是中华民族一份子的台湾人占到72.8%成最大共识,而认为自身是中国人的比例占到了32.8%,这相较于过去已经有非常明显的变化。

陈之汉的作用,就是扩大了台湾的"中国人"身份认同。陈之汉对民进党的"火力全开",也让蓝营的支持者不再羞于表达自己是中国人的立场。
而郑丽文本身就是由绿转蓝的政治人物,也对民进党那一套网络宣传模式也是信手拈来,这就让郑丽文在国民党中拥有了巨大的政治声量和民意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说,提出明确的"我是中国人"这5个字,不管是郝龙斌还是张亚中,效果都不会有郑丽文来得快,来得有效。

对大陆来说,尽管郑丽文的两岸立场依旧不够清晰,但对大陆来说依旧是利好消息。因为"中国人认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降低两岸统一后的治理成本。
在中美博弈越来越激烈的宏观地缘背景下,台湾问题摊牌也会逐渐摆在明面上,因此在台湾问题上的布局也应相应地提前,从台湾如何统一延伸到台湾统一后如何治理的问题上。
尽管不能寄希望于台湾某一个政治人物,但郑丽文的当选,为大陆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新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