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十年之后,当人们回首往事时就会意识到,美国政府如今试图限制150个国家发展快速计算的能力,是有多么异想天开。"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给西方世界带来的震荡远未了结,媒体乃至业界人士的反思潮仍在蔓延开来。
"在与中国的AI芯片贸易战中,我们绝不能犯这样一个大错。"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2月11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称,尽管美国政府近年来不断收紧芯片出口管控,试图以此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但深度求索的成功却表明,单纯阻止竞争很难跟上创新的步伐。
有美国业内人士指出,美政府打造"中央计划的全球计算经济"的想法不仅异想天开,更可能适得其反,催生出排除美国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限制措施并非赢得对华竞争的有效手段,美国应专注研发更出色的人工智能产品,而非把精力耗费在阻止对手的发展上。
CNBC报道指出,深度求索的水平足以与与美国OpenAI等公司的顶尖产品相媲美,尽管尚不清楚深度求索具体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但这确实表明,一味专注于阻止竞争,并不能跟上创新的步伐。当下,关于美国政府未来是否应限制他国获取美国芯片技术的争论仍在继续。
拜登政府执政后期,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旨在"规范人工智能芯片和模型全球传播"的相关规则。这些规则已遭到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公司以及政策专家的严厉批评。布鲁金斯学会的分析认为,人工智能传播规则试图打造"一种中央计划的全球计算经济"。
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 视频截图
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气工程、法律、公共政策和管理学教授约翰・维拉塞诺(John Villasenor)表示:"十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就会意识到,2020年代中期的美国政府试图限制150个国家发展快速计算的能力,是有多么异想天开。"
文章称,无论在哪一场技术竞争中,在谈到美国下一步应采取何种对策时,总会有这样一种认识,那就是通过限制出口等措施来遏制对手创新并不一定奏效,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布鲁金斯学会的报告列举出了这样做可能带来的诸多风险,比如刺激以美国以外地区为核心的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促使更多国家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技术联系;迫使非美国的先进芯片制造商以牺牲美国公司为代价,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丁·乔泽帕(Martin Chorzempa)说:"我担心在我们充分权衡利弊之前,(美国政府)会条件反射般地大幅加强管控。"
在人工智能传播规则中,与深度求索特别相关的是围绕封闭人工智能模型权重的管控,这对训练过程至关重要,而训练过程决定了人工智能系统如何思考及回应查询。
乔泽帕称,深度求索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美国出口管制带来的硬件性能限制。他解释说,2022年美国对中国实施管制时,设定了关于芯片之间通信速度的特定参数。当时人们认为,仅控制单个芯片的性能可能不够,因为如果将足够多性能稍弱的芯片组合在一起,就有可能达到美国政府不希望中国获得的超级计算机级别的能力。但从深度求索在其R1模型论文中的描述来看,该公司似乎克服了这一速度限制。
2022年,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芯片出口限制,新上任的特朗普政府随后也可能继续加强管控力度。
不过,凭借有限数量的先进芯片以及因限制而激发的创新,深度求索依然打造出了更好且成本可能更低的解决方案。
"深度求索似乎通过巧妙的软件和硬件工程进行了大量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阻碍芯片性能的速度限制。"乔泽帕说。
人工智能咨询公司Evident首席执行官亚历山德拉·穆萨维扎德(Alexandra Mousavizadeh)指出,如今开源模型和闭源模型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开源模型的能力正越来越接近闭源模型,而且成本趋近于零。
深度求索已经证明,构建可行的大语言模型并不一定需要最强大的计算能力,使用开源资源也能作为替代方案。
人工智能咨询公司Evident首席执行官穆萨维扎德 视频截图
穆萨维扎德称,事实上,这些因素可以成为创新的驱动力。她说,正是美方施加的限制迫使中国另辟蹊径,运用科学方法和系统,通过混合专家模型(MoE)将数据压缩到一个小得多的数据集上,从而大大降低能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NBC说,美国持续实施此类管控措施,还可能促使中国进一步发展本土芯片。
"你无法真正做到技术封锁。"穆萨维扎德提醒,无论政府出台何种政策,开源环境中总有大量的知识可供分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Dario Amodei)上周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写道,先进芯片出口管制并非逃避对华竞争的途径,如果美国想赢得胜利,就必须拥有比中国更好的模型,不应将技术优势拱手让给中方。
美国 AI 企业帕兰提尔(Palantir)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近期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在意竞争,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执行。我们必须更加努力、更快地奔跑,举全国之力。"
"为什么中国科技不断让西方惊叹?DeepSeek是中国震惊美国科技巨头的最新产品,但这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在1月31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彭博社也曾冷静复盘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对于中美两国,乃至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格局的影响。
文章认为,深度求索颠覆了美国科技精英们许多根深蒂固的旧有认知偏见,过去美国社会长期存在阴险狭隘的科技例外主义和仇外心理,且一直无法真正准确地理解中国。正当中国科技人才锐意进取之际,一些美国政客和企业仍在泼着"抄袭"和"安全风险"的脏水,殊不知近年来硅谷已形成了模仿中国竞品的趋势,一些产品比较之下已落后数年。
英国《金融时报》同日也撰文指出,国外对中国"刻板印象"太深,中国早已成为全球软件超级大国,不但在电子商务和数字金融服务方面超越了西方,在AI领域也投资巨大。文章认为,深度求索打破了美国科技寡头的傲慢,加剧了全球竞争格局,甚至可能造就"中国创新、美国模仿"的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