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义:巴基斯坦和沙特军事结盟,印度是否会看向以色列?

2025-09-20 09:00  观察者网

当地时间9月17日,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正式签署了一项共同防御协议,确立"攻击一方即攻击双方"原则。此举发生在中东安全格局剧变之际--美国对以偏袒削弱其安全承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引发阿拉伯国家安全焦虑。

如何解读协议的战略意图?其对中东权力格局、南亚地缘政治有何影响?观察者网特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深度剖析,揭示协议背后的安全逻辑与大国博弈。

观察者网: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很多媒体在报道这事时会用"突然"这词。您认为这一协议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还是对当前地区安全形势变化的特定回应?

刘宗义:它是两国长期合作的必然结果,不过当下升级并正式签署这样一个条约,确实与最近的事态相关,主要涉及两个事态:

第一个事态是5月7日的印巴空战。在中式武器系统的加持下,巴基斯坦击败了印度,这不仅凸显了巴基斯坦强大的军事能力,还大大提升了其在伊斯兰世界的国际地位和话语权。

第二个事态是最近以色列突然袭击卡塔尔事件,让沙特及其他中东国家特别担忧自身安全。

而且,以色列军队臂章上有一个"大以色列"地图,沙特北部地区、叙利亚、伊拉克的一部分、埃及的西奈半岛及尼罗河到红海的区域等等,都被以色列纳入所谓"大以色列"的范围。内塔尼亚胡当下疯狂扩张的心态,让伊斯兰世界重新认识到以色列对他们的威胁。

实际上,如今以色列不仅对巴勒斯坦人的生存构成威胁,对整个阿拉伯人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都构成了威胁,甚至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即犹太文明与阿拉伯文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所以,海湾国家,特别是沙特,十分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了条约。

观察者网:沙特开了头,之后其他海湾国家会不会陆续跟巴基斯坦进行类似的合作?

刘宗义:其实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一直存在。

巴基斯坦的空军为什么战斗力比较强悍,其飞行员几乎飞过世界上各种先进机型?这是因为海湾地区的王爷们财富丰厚,但军力相对薄弱,所以美国不担心将先进武器系统售卖给他们。之后谁来驾驶?巴基斯坦的飞行员便获得了驾驶世界上先进飞机的机会,并且能飞出最好的状态。因此,过去几十年间,巴基斯坦持续向海湾国家提供雇佣军,为它们提供安全保护,双方由此建立了长久的信任。

而且,巴基斯坦与这些海湾国家同为穆斯林国家,且都信奉逊尼派,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隔阂,这为双方达成相关协议奠定了良好基础。

另外,多年来,沙特、阿联酋等国一直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资金来源伙伴。巴基斯坦能挺过多次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以及中国不断提供的财政援助。一方有钱却缺乏军事力量,另一方有军事力量却资金匮乏,双方正好能够相互取长补短。

观察者网:很多媒体在报道中强调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里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被问及巴基斯坦是否有义务根据该协议向沙特提供"核保护伞"时,沙特官员也回应称:"这是一项涵盖所有军事手段的全面防御协议。"在您看来,巴基斯坦的核威慑能力在中东的力量平衡中能起到多大的实质性作用?

刘宗义:对于伊斯兰世界而言,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堪称该世界的"终极武器"。不过,这些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在内,都是主权国家,各自有着不同的国家利益。所以,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对中东穆斯林国家只是起到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

我认为,即便巴基斯坦真的卷入中东冲突,除非以色列打击巴基斯坦的核设施,或者用核武器袭击巴基斯坦,否则巴基斯坦没有必要对以色列使用核武器。就以色列来说,倘若它真的打算侵略沙特,也用不着核武器。

观察者网:那沙特是否会通过巴基斯坦渠道引进更多中式装备?

刘宗义:我们向巴基斯坦出售的军武,包括歼-10,都是出口型的,如果沙特想买的话,它也能够买到同样的,不需要通过第三方渠道。

观察者网:此次协议是否意味着海湾国家开始构建独立于美国的防务体系?换言之,它是不是削弱了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刘宗义:当前海湾地区的王爷们主要依靠美国来提供安全保障,然而最近发生的两件事--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以及对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总部的空袭--让他们意识到,美国并不可靠,无法为它们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因此,这些国家开始寻求新的安全合作伙伴。沙特和巴基斯坦签署相关协议,确实有向美国表明态度的意图:除了美国,它们还有更多选择,即便离开美国的保护,也能够继续生存发展。

9月9日,卡塔尔多哈,以色列袭击造成的爆炸升起浓烟。 图自美联社

实际上,几十年来巴基斯坦一直为这些海湾国家提供雇佣军作为安全保障,不过过去这种保障可能较为非正式,如今则通过条约协议的方式,将国家之间的安全保障关系正式确立下来。

观察者网:再看对南亚地区的影响,协议签署后,巴基斯坦会在与印度的对峙中会获得哪些实质性的助力?

刘宗义:巴基斯坦选择与沙特签署这一协议,除了前面提到的基于双方传统的伙伴关系以及沙特等国提供的金钱援助--也可视为巴基斯坦充当"保镖"所获得的金钱补偿--外,还有第三个重要目的。过去几年,沙特、阿联酋的王爷们与印度关系拉得比较近,巴基斯坦对此感到担忧。而签署该协议,沙特跟印度之间的关系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印度胆敢再对巴基斯坦发动所谓打击,海湾国家也是它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因素。可以明显看出,印巴空战之后,巴基斯坦的外交空间和外交灵活度迅速增加,而印度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心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很多领域正在被边缘化。

实际上,从印度过去这些年的表现来看,它不仅在国内打压穆斯林群体,在国际上还与以色列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整个伊斯兰世界。对于以色列和美国联手打击伊朗核设施一事,尽管印度没有过多公开表态,但实质上已站在以色列和美国一边。例如,当上合组织发表谴责以色列的声明时,印度主动跳出来声称自己未参与这些声明的拟定,试图撇清关系。而巴基斯坦的表现与印度截然相反,它坚决支持伊朗进行反击,反对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观察者网:那您估计印度会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安全挑战?是否可能与以色列或其他国家正式建立相应的安全合作?

刘宗义:实际上,几十年前印度就开始加强与以色列的关系。起初,这种合作仅限于有限的几个方面,且是非公开的,主要集中在军事国防合作以及农业合作等领域。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曾计划向以色列购买"费尔康"预警机,结果在美国干预下被印度截了胡,这便是当时以色列和印度之间合作的实例。

而在2001年时,印度著名的战略界人士就提出,印度应与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合作结成联盟,共同反对穆斯林的恐怖主义、遏制中国影响力的扩张。可以看到,过去20多年来,印度一直是这么做的。包括"印太战略"的形成、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以及由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组成的I2U2集团,背后都有印度在积极推动。

也就是说,后续印度与以色列之间虽不一定会有类似巴基斯坦和沙特那种正式协议,但双方合作仍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考虑到印巴"5·7空战",如今放眼世界,俄式装备已显落后--若足够先进,俄乌冲突也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除了美国和以色列,又有哪个国家的武器装备能和中式武器装备相抗衡呢?印度现在没的选。

印度总理莫迪 资料图

观察者网:那沙特是否会因这份协议而卷入印巴冲突?

刘宗义:巴基斯坦并不希望真正卷入中东冲突,沙特同样也不希望真正卷入印巴冲突,它想在这两个国家间保持平衡的外交关系。

当下,国际格局变化十分迅速,各国都期望能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位置。沙特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是希望进一步保障自身安全,但并不想因此破坏与印度的关系,沙特还想对印度进行投资,从印度赚取利润,这也是它先前参与所谓"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项目的原因--当然,随着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这一项目基本上又黄了。

观察者网:那这份协议是否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地区军备竞赛?

刘宗义:军备竞赛其实早已拉开帷幕,沙特过去在全球进口武器最多国家的榜单上名列前茅,是美国军火最大买主之一。印度也是世界上进口武器最多的国家之一。不过,未来或许会出现新趋势。印巴空战时,巴基斯坦的F-16战机遭美国远程控制而无法起飞;此次对于以色列的空袭,卡塔尔的防空系统全程哑火。这些事件会促使沙特等海湾国家的王爷们,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的武器装备以及北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