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九月十五,老话“九月怕十五”,有啥征兆?答案来了

2024-10-18 09:23  头条

一怕:农事受损。 刚说了,这时候天气不稳定,霜冻和突如其来的阴雨天气很容易让农作物吃不消。大家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就盼着秋收好日子,这会儿来场霜冻,可能玉米、棉花、红薯这些一夜间就得报废,谁能不怕?

二怕:身体不适。这一天天气冷了,人容易感冒、上火不说,秋燥也来了。大人孩子嘴巴干得裂口子,喉咙像是被砂纸磨过一样。这时候保暖、防秋燥成了头等大事。再加上秋冬交替,病菌传播也活跃,稍不注意就可能进医院挂号,大家自然得小心。

三怕:自然灾害。虽然农历九月下雨不多,但局部地区的洪水、干旱啥的还真不少见。眼看快入冬了,水资源本来就稀缺,一旦干旱,水稻、蔬菜什么的都容易受灾。反过来说,有的地方雨水一下太多,土壤排不出去,淹了作物,根都腐了。地里的收成可是靠天吃饭。

四怕:民俗禁忌。 古人迷信这天"阴气重",讲究不宜婚嫁或出行。虽说现在很多人不信这些老规矩,但农村讲究的人还是不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遇上这一天什么红白喜事、开工动土,宁愿改天也不凑这个"阴气重"的节日。民俗虽然是信仰,但也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带着一种敬畏的味道。

可见,"怕"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古人并非无知,他们只是用最朴实的方式提醒我们:大自然虽然慷慨,但也有时候任性,稍不留神,人们的劳动成果就会泡汤。那么,今天的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当然,不可能一说"九月怕十五"就都躲家里不出门。现代科技已经帮我们规避了很多风险,比如我们可以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预测冷空气来临,合理安排农事活动,提前做好作物防护。再比如,随着保暖设备、保健知识的普及,很多季节性的身体不适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措施加以预防。

至于那些民俗禁忌,不信倒也没必要过度回避,但了解这些传统文化却是大有益处。毕竟,这些规矩是我们的先人对大自然长期观察总结的产物,带着对天地自然的一份谦卑和敬重。人类的文明发展再先进,大自然的规律和力量依然不容小觑。尊重这些传统,也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失去了那份对自然的敬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