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省份中,西藏和新疆的经济增速分别位于全国第一、第二名。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些数据显示了中西部地区的增长势头强劲,后发优势开始显现,西部产业转型等战略也产生了较显著效果。
山西成全国唯一负增长省份,
资源型城市亟待转型
1月26日,山西公布了 2024年GDP数据,是31省份中最后一个公布GDP数据的省份。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5494.6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92.4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1021.46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080.74亿元,增长2.4%。
从经济总量上看,山西2024年GDP已被内蒙古自治区超越。2023年,山西、内蒙古的GDP全国排名分别为第20位、第21位。
从经济增速看,山西的实际GDP增速排在全国倒数第一,也是31省份中唯一名义GDP增速为负(-2.14%)的城市。
近年来,山西省持续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的严峻挑战。山西的经济表现体现了资源型城市面临转型压力。据悉,山西省长期以来依赖煤炭、钢铁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山西省原煤产量达到13714.6万吨,而2023年原煤产量为135658万吨,同比增长4.4%。然而,煤炭产业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了山西省的整体经济表现。例如,由于富士康产能转移,山西的手机产能出现了26.7%的下滑,汽车产能也受到影响。
山西多个城市经济也出现了负增长,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山西11地市中仅晋城、临汾的GDP名义增长率为正。多地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如太原、吕梁、大同、忻州。数据显示,也正是这几个地市的采矿业增加值下降较为明显,下拉了规上工业增速。大同市、长治市制造业增加值下降幅度超过14%,成为经济低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临汾、晋城、晋中、吕梁,则依靠制造业,有力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业内专家看来,面对经济困境,山西省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复苏和发展。首先,优化营商环境是当务之急,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入驻。其次,加速产业转型至关重要,需要跳出传统的煤炭依赖模式,发展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此外,强化省会太原的经济地位也是一个重要的策略,通过集中资源支持省会发展,带动整个省份的经济增长。
除了山西,黑龙江的经济表现也有待提高。2024年黑龙江省GDP为16476.9亿元,与2023年相比增加了593亿元,GDP名义增长3.7%,GDP实际增长3.2%,GDP增量、增速都是东北三省中最低的,相对于吉林省的领先优势持续缩小。
业内专家认为,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不理想的关键在于第二产业的低迷,根据黑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4年黑龙江省的GDP中,第二产业增加值4147.3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表现低迷。
当前,黑龙江等东北三省亟须进行产业转型发展。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副理事长韩永文建议,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亟须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政策目标,着力解决产业结构、集群发展、市场结构和开放程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创造条件。一是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以强链延链建链补链为抓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四是用好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的机遇,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