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月的抗争,莫迪终归是扛不住了,决定还是向特朗普低头,宣布访问美国,"再续前缘"。
据央媒8月13日的报道,印度总理莫迪将在9月底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就美印贸易及关税问题进行商讨。
莫迪考虑再三,还是觉得美国这条大腿更可靠,想向特朗普当面认错。美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每年能从美国身上捞到上百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这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为了这点"面子"不值当。
其实莫迪也明白,特朗普之所以突然翻脸不认人,核心还是利益问题。
特朗普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对俄罗斯施加"二级关税"措施,意图让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加油站"。同时想以此为筹码,逼迫俄罗斯在俄乌停火问题上做出让步,让俄罗斯也为特朗普的功绩添上那么一笔。
但印度借着美西方对俄施加制裁,趁机倒卖低价俄油给欧洲老爷们,不仅从中吃得满嘴流油,还让美国失去石油市场话语权,更是让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聊胜于无。然而这还不是最糟心的,印度与俄罗斯做买卖的启动资金,有相当部分都是从美国身上"薅"下来的。
仅在去年,印度就从美国身上"薅"下来458亿美元。简单换算下,等于美国用自己的钱打碎了对俄的制裁枷锁。甚至是自己出资给俄军"造坦克",让原本在俄乌停火问题上属于特朗普的筹码,成了俄军扩大战局优势的助力。
这算下来,印度赚到了钱,俄罗斯推进战线,"拿到"了地,只有特朗普什么便宜没占到,还白白被印度薅羊毛,一向自诩"强盗"的特朗普竟然让人抢到自己头上。这也是特朗普怒不可遏,直接翻脸掀桌的重要原因。
面对特朗普的制裁大棒,印度一开始还能靠着民族主义信念强撑着,但信念不能当饭吃。印度国内物价上涨,近半对美出口商品,因关税问题失去市场竞争力,致使商品大量囤积在仓库。国内许多企业为了维持存续,提升生产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移到本国消费者头上。
而莫迪重视的农业领域,也因关税问题对其他领域造成的冲击,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让莫迪慎重考虑,眼下最紧要的,是保住民众的饭碗,莫迪最终只能选择低头认输。
鉴于目前美印关系,以及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翻涌,莫迪很难找到合适的机会,能和特朗普进行一场"私会"。当莫迪上天无法入地无门的时候,贝森特适时递出台阶。
《福克斯新闻》援引当地时间8月12日,对美财长贝森特的采访表示,还有几个大型贸易协议等待完成,其中就包括美印之间的,并指责印度"有些顽固"。同时贝森特还表示,希望能在10月前完成所有贸易谈判。
贝森特的一边敲着棒槌说印度"顽固",一边又在暗示,最多等你到10月,速度来吧。
美国显然也是十分了解印度墙头草的性格,只要给印度留个口子,印度自己就会钻进去。贝森特此番言论明显是早有准备,早在特朗普签署对印的关税行政令时,就表示会有21天的缓冲期,余地早早就留下了。
结果也不出美国所料。贝森特这边刚松口,莫迪那边就以联合国大会为由宣布前往美国。虽然莫迪看起来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但印度准备的筹码,能否在保证印度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喂饱特朗普的"深渊巨口"还是两说。
从特朗普的商人性格来说,这次莫迪很难获得什么实际性成果,特朗普对待关税问题上的坚决态度是有目共睹的。先前菲律宾总统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做文章,以此来向特朗普示好,下场并不算美好。
不惜得罪中国,在中国底线上跳舞所换来的,仅是特朗普1%的关税让步。
与其说这是让步,不如说是赤裸裸的羞辱。只希望有菲律宾的前车之鉴,莫迪不要自欺欺人,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