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以来,一直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访华"。近日,这个事情终于有了回响。中方回应的很及时,访华可以,美方得应下一个条件。
据日本《读卖新闻》以及韩国媒体23日消息,作为特朗普总统访华的前提,中方希望美国政府明确宣布,不支持"台独"。且表述上不能有任何模糊空间。
无独有偶,在本月15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特朗普访华"一事提问我方发言人,发言人表示,中美对话渠道畅通,至于特朗普总统访华一事,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我方此番表态,既不是拒绝,也不是承认,而是留一手。说明中美之间确实有接触,但谈判的细节可能还在拉锯。尤其是台海、经贸、科技这些问题,都还没彻底捋顺。
尤其是台海问题。2025年2月中旬,也就是特朗普上台之初,美国务院官网上,就在美台关系的那一页,删掉了不支持"台独"的有关表述,保留了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表述。台外事部门见状,赶忙对其表示感谢,殊不知,这只是特朗普"虚空造牌"的小把戏而已。
特朗普是商人出身,尤其擅长虚张声势,搞这套"虚空造牌"。意思是先制造筹码,等对方紧张时再开价。删掉一句话,就是在给自己增加谈判筹码,好拿来跟中方在其他问题上讨价还价。
台外事部门第一时间跑去感谢,实际上完全看不透局面。特朗普对台湾的态度历来很现实:该卖武器卖武器,该收保护费收保护费,但绝不会真为"台独"去和中国大陆死磕。岛内一激动,反而掉进特朗普"虚空造牌"的陷阱。
对中方来说,文字游戏毫无意义。只要一句"不支持台独"没说清楚,那就别指望轻轻松松来北京访华。发言人那句"不提供消息",就是在让外媒噤声:条件没谈拢,先别炒作。
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双方分别于1月17日、6月5日、9月19日通了3次电话。综合看下来有几个明显的趋势。第一,双方都强调一个"稳"字。中方说的是"相互尊重、互利共赢、负责任大国",美方说的是"珍视与中方元首的关系""十分尊重"。但明显层次不一样。中方是在画大框,定战略;美方更多是靠修辞拉近关系,嘴上热乎,手上动作还很保守。
第二,中美通话内容主要还是围绕经济。6月聊的是经贸团队磋商,9月又继续提合作,说白了,美国跟中国翻脸归翻脸,生意还是离不开。只要经贸沟通不断,中美关系就很难脱轨。
第三,台湾问题是最大的敏感点。中方每次都点名强调,要求美方谨言慎行,但美方就是回避不谈。这就是中美关系的最大隐忧。
第四,双方都在释放信号。9月19日通话中,中方谈起"二战80周年",话题引到国际秩序层面;美方就老调重弹,说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一个在塑造大局,一个在喊口号。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次通话中,特朗普都在说十分尊重中方,期待双方尽快见面,但转头打经济牌、科技牌一样不少。
因此,整体上看,中美关系现在就是:嘴上要稳,手上有活,台海最敏感,经贸是压舱石。
对我们来说,我们要稳住底线,尤其是台海问题;用经贸作缓冲,同时谨慎应对特朗普的"虚空造牌"。中美关系一方面要看到变化,但更关键在于战略节奏和底线管理。要相信,只要把时间轴拉长,胜利一定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