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全是假货!利润高达2400%,为何消费者还前赴后继争相购买?
吃的全是假货?利润飙2400%仍有人抢,3大"陷阱"太坑人
"成本50元卖1250元,这钱赚得太黑心!"食品造假的暴利神话从未停止,从假肉串到伪驼奶,假货在餐桌周边肆虐,可总有消费者前赴后继入坑,背后真相藏着太多套路。
造假早已是"标准化流水线"操作。鸭肉加羊油摇身变"牛羊肉串",成本0.5元/串能卖5元,利润率超500%;网红驼奶粉用牛奶和麦芽糊精充数,成本不到10元却标价几百元,号称"纯驼奶"实则是固体饮料;更嚣张的是假辅酶Q10,进货价100元卖200元,还自制"防伪标签"造假溯源码,一年卖了70多万元假货。连奥利奥这类常见饼干都难幸免,3人4个月售假5500箱,纯利50多万元。
消费者争相购买的背后,是造假者布下的三重陷阱:
• 低价诱惑:正品茅台近3000元,假酒成本不足50元;名牌保健品打折三分之一,看似划算实则血亏,精准戳中"图便宜"的消费心理。
• 造假逼真:不仅包装抄得一模一样,连"康师傅"变"康帅傅"的文字游戏都玩得熟练,甚至伪造保税仓物流记录,普通消费者根本难辨真假。
• 营销洗脑:直播间里编的"荒漠牧场"故事、主播背书的"零差评"假象,把劣质货吹成"营养神器",让人放松警惕。
更无奈的是,不少人买到假货嫌维权麻烦自认倒霉,反而让造假者愈发肆无忌惮。提醒大家:买食品先看配料表,认准"纯驼乳""生牛乳"等关键词;警惕"天降低价",太便宜的名牌货十有八九是坑;保留购物凭证,遇假及时举报。
别让"舌尖上的暴利"掏空钱包又伤身体,毕竟吃得安心比啥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