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给了台阶,中国会不会和美国谈判?美国想谈,要先端正态度

2025-04-22 10:23  头条

在特朗普最急的时候,中美下周要开始接触了?虽说目前尚无定论,但中方有三个条件,需要美方先答应再说。

下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春季会议将在美国举行,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表示,不排除在会议期间,和中国央行行长进行会面的可能性。贝森特称,距离上一次和中方同行接触,还是在几个月前。

(贝森特与特朗普)

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美方多次释放希望和中方就关税问题谈判的信号看,难道中美要开始就关税战进行破冰接触了?

其实从一些细节上看,这仅仅是美方的一厢情愿罢了,贝森特说的很含糊,而且也没有任何计划,说明中方此次派人前往美国,目的只是开会,而不是和美方接触。

与此同时,现在看特朗普的状态,可谓是非常着急,他多次表态在等待中方的电话,可是结果呢?他从未等到。近日有消息称,有美企高管曾询问白宫,中美对话的进展。但后者给出的答案,则是至今没有接到中方电话。

(特朗普一直在等中方电话,却一直没有等到)

特朗普早该意识到这一结果。最近一段时间,中美贸易紧张局势骤然升级,标志着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华经济施压力度达到新高度。

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却对其他75个国家实施了"对等关税"的90天暂缓措施,将这些国家的关税大幅下调至10%。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清晰地展现了特朗普"集中火力对付中国"的战略意图。

这一政策转变的直接触发点是美国国债市场的异常波动。在关税政策宣布后,美国国债遭遇大规模抛售,收益率飙升,引发金融系统稳定性担忧。贝森特向特朗普警告称,全面关税可能导致"失控的金融恐慌",最终促使总统调整策略。

(美债遭大规模抛售)

这种政策急转弯暴露了特朗普政府内部的分歧,以贸易顾问纳瓦罗为代表的强硬派,主张全面加税以引发"美国制造业革命",而以贝森特为首的务实派则担心经济衰退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展现出惊人的即兴性与政治表演性。此前,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芯片等20类中国电子产品实施关税豁免,

这说明美国科技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度依赖,豁免清单覆盖的产品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的32%,这种结构性依赖使特朗普的"脱钩"目标难以实现。

(美国对20类中国电子产品免税,是因为依赖中国)

当前,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态度,始终围绕"美国优先"展开,但在具体策略上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

可以发现特朗普对华战略存在三个相互矛盾但又彼此关联的角度:经济脱钩的执念、政治表演的需求,以及面对现实制约的战术调整。

这种矛盾心态导致其对华政策在极端强硬与有限妥协之间不断摇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冲突-试探-再冲突"的循环模式。

不过,特朗普再强硬的言论,都掩盖不了其政策的现实困境。

一方面,他声称高关税将使中国"明白继续榨取美国及其他国家的行为既不可持续,也绝对不能被接受";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却使全面脱钩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对20类电子产品的关税豁免就是这种矛盾的直接体现。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强调:将继续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既然如此,我们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反击速度与力度,形成了一套兼具强硬立场与战略弹性的应对体系。中方的反应不仅限于对等加征关税,还通过稀土管制、实体清单、市场多元化等组合拳,精准打击美国经济脆弱环节,同时加速构建"去美国化"的全球贸易网络。

那未来我们会和美方接触并谈判吗?其实可以对特朗普看出至少三个条件。

首先,要求美方停止对华采取所谓的强硬政策。第二,主动和中方站在同一个维度进行对话,而不是一再强调"美国优先"。第三,鉴于美方依旧对干涉台海问题念念不忘,甚至这一次,还把台湾地区拉进"高关税名单",所以美方应该给出一个合理解释,打消对台湾地区的任何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