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总结红海攻防9大教训,军事专家:西方没说出最关键的一条(2)

2024-01-24 15:41  环球时报

文章得出的第六个经验是防空对海军舰艇的重要性。文章称,军舰受到无人机、掠海导弹和反舰弹道导弹的持续多向攻击的威胁。许多(也许是大多数)军舰的防御太薄弱,无法在这种威胁环境中作战。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军舰能够防御反舰弹道导弹。对于许多海军来说,这种能力的提升速度远远慢于威胁的增长。

美国《防务新闻》题为"海军从红海的战斗中学到了什么"的文章提出,这些教训也引发了关于哪种舰载武器适合反无人机的问题。报道称,美海军在红海的交战中经常使用舰载的"标准-2"导弹与相对便宜的伊朗制造的自杀无人机进行对抗,这些导弹单价约为240万美元。但与其他舰载武器系统相比,导弹可以从更远的距离消除威胁。迄今为止,"标准-2"导弹是美海军正式确认的唯一一种在红海使用的弹药。而分析人员认为,依靠昂贵的导弹来消除廉价威胁引发了对该策略的可持续性和效率的质疑。专家认为,水面舰队可以创造新的概念来防御这种本不需要发射"标准-2"的攻击,例如防空巡飞弹、电子战和其他资产的组合,包括"改进型海麻雀""拉姆"近程防空导弹以及火炮。

威慑对手难以发挥作用?

面对胡塞武装的袭击,外界也认识到,对其进行武力威慑作用并不明显。"海军新闻网"文章中总结的第七个教训是威慑对手的用处有限,胡塞武装几乎没有损失。文章称,袭击开始时,有人呼吁西方国家对胡塞武装采取军事行动。许多观察家预计"战斧"会在第二天黎明时分出现,但当打击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实现时,他们感到沮丧。而许多观察家不确定打击会产生多大影响,胡塞武装的袭击仍在继续。文章认为,如果能够赶在胡塞武装发射导弹前,对其导弹进行打击,可能更有用。但不能指望每次发射都能赶上,胡塞武装可以修改他们的战术以降低风险。例如,从内陆深处发射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表示,美英的多轮打击,未能让胡塞武装屈服,战术层面讲是打击强度不够,打击的持续性不够,对胡塞武装的时敏目标、机动目标打击效果欠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不想让自己深陷中东战局,仅想通过有限打击"吓住"胡塞武装是很难的。

美国"海军新闻网"总结的最后两条教训是伊朗有能力创新以及很难预测未来。文章称,伊朗有能力开发有效和智能的武器,特别是在不对称领域。张学峰认为,西方没有说出最关键的一条教训就是:部分西方国家不要在国际关系中任意偏袒,肆意妄为,更不能动辄进行武力打击。目前中东的乱局,是美国埋下的雷被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