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钟,21个问题,专家解读王毅答中美关系传递的信号:“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2)

2024-03-08 15:35  环球网

但针对中美关系间的问题,他接下来又连用四个反问回应道,"打压中国的手段不断花样翻新,单边制裁的清单不断延长,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美国面对的挑战在自身,而不在中国。如果一门心思打压中国,最终必将害了自己。"

如何解读中国在此次记者会上就中美关系释出的信号?对此,吕祥认为,虽然在21个问题中,只有一个美国记者提问并直接涉及中美关系,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许多问题的回答中,美国都是一个"背景板",王毅也含蓄或直接地批评了美国的某些作为。

比如,在回答有关"全球治理方案"的问题时,王毅表示,"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这是对布林肯此前"菜单论"的直接回应。

在谈及中国的斡旋外交时,王毅表示,"面对矛盾和争端,不能动辄使用武力,更不能迷信施压制裁……中方始终坚持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立场,不搞双重标准,不拉偏架,更不谋取地缘私利。"这显然是对美国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在许多问题上持双重标准的所作所为的批评与否认。

"在谈及中美关系和美国时,中方的调子坦诚、直接,也比较稳。"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方既承认中美关系企稳的趋势,也直接坦诚指出了美国的问题,尤其指出了美国的"两面性",对"小院高墙"等政策更予以犀利的批评和反问。

"而在诸多问题中,中美关系都成为'背景板'的事实,也再次显示出中美关系仍是全球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他表示,G2的格局已经形成,两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和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对《环球时报》表示,结合王毅在记者会上的最新表态和近期两国的互动情况,可以预计的是,目前中美双方进入了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2024年,美国仍需在许多领域兑现承诺,并充分认识到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影响,向外界传递出大家期待的信号。

"稳定"与"开放"是主基调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崔洪建这样概括本次记者会传递出的中国外交的"基调",他认为,这与政府工作报告中传达出的"主基调"是一致的。

《环球时报》记者也注意到,"稳"字在王毅答记者问过程中多次出现,例如"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我们坚守外交为民永不停步,大力服务国家发展稳定大局"。

崔洪建认为,此次记者会展示出中国的角色以及看待世界的眼光正在发生变化,譬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三大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越来越具有真正的全局意识,更加寻求总体的"稳定与平衡"。无论是在南海问题、乌克兰危机,还是巴以冲突的立场上,中国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维护全球的战略稳定和一个总体和平的状态。

除了稳定,本次记者会也被认为再次向外界传递并强调"开放"的信号。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钱峰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突飞猛进,外资为此作出了积极贡献。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外商来华兴业投资。

他表示,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外国舆论不时鼓噪"外商离华论",唱衰中国经济。在7日的记者会上,王毅明确地对此类言论予以回击,重申"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并现场宣布"从3月14日起,中方将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试行免签政策",这颇受瞩目。"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钱峰认为,这是这次记者会向外界传递的一个清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