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咖啡,你有故事交换么?”上海开出殡葬主题咖啡馆,没有菜单,只有一张死亡问题清单(2)

2024-03-14 16:42     周到上海

离别的悲伤无法改写,但爱的种子可以在心中发芽

亲人离世,有人为逝者举办追悼会,还有的人选择办追思会。二者的区别在哪里?

对着那盘咖啡,记者听到了孙馆长分享的另一个故事。当一个事业有成的儿子找到团队,想为已故的老父亲举办一场追思会,团队成员却发现,儿子对父亲知之甚少。

追思会比起追悼会,更注重逝者"主角"的身份,所有的场地布置、追思环节都从逝者角度出发。听说老人喜爱摄影,团队成员翻拍了老人留下的各类老照片,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夹在相册中的奖状证书。据此,儿子才回忆起了一段段往事,感慨自己对父亲真的太不了解了。

根据遗物,团队了解到,老人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也曾带着儿子送的相机走遍七大洲,拍下了近千张精彩的照片,决定据此进行布置。

追思会上,亲朋好友在点缀着稻穗、老物件以及老人生前摄影作品的会场中,找到了自己和他联结最深的场景,在一次次追忆和讲述中让他的故事越来越完整。

主导这场追思会的"李大爷"总结,离别的悲伤无法改写,但可以挖掘美好的回忆和深刻的情感,通过仪式丰富它,通过时间铭记它,让爱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发芽,这便是追思会的意义所在。

在咖啡馆的日常分享中,孙馆长给来访者讲述了老人的故事,也聆听了别人分享的故事。有个探店up主一边品尝咖啡,一边交换了奶奶去世的哀伤。她说,心里的空无法弥补,只能选择忘记失去奶奶的疼,听说这是一种大脑自我保护的方式。

孙馆长安慰她:"哀伤是个大容器,这里藏着伤心,藏着哀戚,也藏着不安和恐惧。如果捧起它的不是只有你自己,我希望你会好一点。"

更多关于"死亡"的神秘体验,即将和大家见面

记者注意到,这家"死亡咖啡馆"的诞生,距离瑞士社会学家伯纳德·克瑞塔兹2004年第一次提出死亡咖啡馆的概念,正好过去了20年。

2011年,英国人Jon在伦敦家中地下室创办了第一场死亡咖啡馆活动,自此,活动形式在全球各国传递开来。

2024年的上海,这家小店在洛川东路诞生,希望成为来访者的情绪树洞。

"咖啡馆所属的摆渡人殡葬公司成立于2017年,至今已在上海开出8家门店。但我们这里是第一家开设咖啡馆的门店。"孙馆长介绍,开一家死亡咖啡馆的想法,酝酿了三年。随着殡葬行业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公众对死亡话题的关注度和接受度都在提高。

目前,咖啡馆的营业时间为每周一、周六和周日,早上10点至晚上8点,采取提前预约的方式,每日接待7位来访者。大多数来者是有咨询需求,也有人抱着猎奇的心态前来拍照、体验。

用孙馆长的话来说:"咖啡馆虽小,但足够装下大家独特的故事。相信能为对殡葬、死亡和生命有所思考的你,带来一些别样的体验。"

20天前的元宵节,咖啡馆的来访者们参加了新店的第一次活动,他们都是团队此前服务过的逝者家属。没有悲戚,没有痛哭,家属们的情绪很平和。"猜灯谜、做花灯、真心话、煮汤圆、鼓励我们继续做下去……他们可太能聊了,转眼3个小时过去了,店里的主创成员瞬间e人变i人。"孙馆长感慨,"我们遇见,是因为送别,可现在,我们用另一种方式团圆。"

一位参加活动的老人说:"没有想到,在亲人离世后,最能安慰到我、让我放下心结的,是一群萍水相逢的人。"

清明将至,最近几周的周末,孙馆长和咖啡馆主理人一起,带着报名参加清明活动的成员,来到附近的公园踏青。"我们策划了寻宝活动,让大家根据清明主题的关键词,在公园寻找相关线索,最终寻得宝藏。"

他透露,还有一系列关于"死亡"的神秘体验活动,将在今年和大家见面。比如,今后每逢周六举办的主题活动中,会安排来访者体验遗像拍摄。再过两三个月,定制的纸质环保棺木预计也将投入使用,供来访者体验,引导大家更加珍惜生命。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