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闯下大祸!自己打开核战争大门?普京被彻底激怒,事闹大了

2024-06-16 17:59  头条

对峙840天之后,俄乌战场正出现新的危险--俄罗斯与北约直接交手的"最坏情形"正在逼近。乌克兰官方近日声称,首次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摧毁俄军S-300防空导弹系统。同样在最近,乌克兰称使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阿斯特拉罕附近机场,摧毁了俄军现役最先进的苏-57战斗机。

冲突加剧,边界突破

随着冲突的烈度不断提高,原本还能被勉强遵守的"边界"势必将被突破。哈尔科夫战局日益胶灼,西方援乌F-16战机即将入场,战场的边界、冲突的属性可能生变,北约"将冲突控制在乌境内"的自我设限也随时可能作古。

美国的"模糊"红线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从非致命设备、便携式导弹、轻装甲车、远程火箭炮、步兵战车、大型地空导弹到重型主战坦克和F-16战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切香肠"的方式不断突破自我划定的"红线"。但为避免被动"下场",美国始终警告乌克兰勿用这些武器袭击俄领土。

2024年5月以来俄军持续猛攻哈尔科夫,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疾呼下,法、德等国相继松口,赞同取消限制并向美施压,拜登最终同意提供火炮、"海马斯"中程导弹等从哈尔科夫跨境打击俄毗邻军事目标。

乌克兰的焦着战线

近几个月,趁着美西方放缓军援的"窗口期",得益于军工制造能力提升形成的火炮优势,俄军先是夺取重镇阿夫杰耶夫卡,又陆续在库皮扬斯克、顿涅茨克、哈尔科夫等方向有所推进。最新消息称,俄军正准备向苏梅地区发起进攻,这将迫使乌军把捉襟见肘的兵力从顿涅茨克方向转移到北部。

虽然美国会最终批准了对乌610亿美元的援助,但近半年的延迟严重限制了乌克兰的防御能力,且军援武器大规模抵达乌军仍需数周时间,这令乌方炮弹严重短缺的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根据俄官方说法,过去五个月攻占乌克兰近880平方公里领土,比2023年全年还要多。近来,普京在圣彼得堡表示,俄乌军队损失比约为1:5,乌军每月损失高达5万人。

与此同时,乌克兰越来越多地使用西方武器袭击俄腹地,致俄边境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别尔哥罗德州多次报道受到乌军"海马斯"火箭炮攻击。6月7至8日,乌克兰对俄北奥塞梯的一个机场进行无人机袭击,并声称在距离前方战线589公里的阿斯特拉罕地区机场击毁一架俄军现役最先进的苏-57多用途战斗机。

欧洲被迫走上前线

俄乌冲突长期化态势让欧洲坐立不安。但现阶段欧洲的焦虑不仅仅在于来自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安全威胁,还在于特朗普可能卷土重来产生的巨大不确定性,更有对于自身如何在世界动荡变局中安身立命的强烈危机感。

鉴于此,法国总统马克龙开出的药方是"欧洲必须加强自身的独立防务能力,以应对'消亡'风险,绝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近日,马克龙在访问德国时再次重申,欧洲应建立以自己为能力中心的防务体系。

摆在欧洲面前最紧迫的问题显然是如何进一步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避免乌战败的战略性冲击。

普京放眼长线

而当前的内外形势似乎让俄罗斯有足够的乐观情绪。在国内,普京总统刚以史无前例的高得票率连任,开启第五个任期,凸显了强大的国内民意支持。在战场,俄官方坚信俄军近期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发出建立"缓冲区"和发动"夏季攻势"的言论。在后方,俄军工厂开足马力"三班倒",2024年至今已招募16万合同兵,武器和兵源也并不匮乏。

最重要的是,俄官方笃定地相信,美欧由于自身内部问题重重,对乌克兰支持必将是"有限的";而今年以来高居不下的国际油价也为俄罗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争收入"。

总体看,尽管俄乌冲突仍处于僵持局面,但这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僵局。美欧出于各自考量,加紧推动局势向更加不确定的方向发展。俄乌双方也没有足够的止战意愿和能力。在貌似温水煮青蛙般的漫长对峙之中,"四线"交织下的俄乌局势实有发生危险突变的极高可能性。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