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项问题是两岸关系紧张导致很多人不愿投资台湾。郭正亮研判,目前可以确定的是,"ECFA一定会有一些项目被没收",未来还会有"军事冲突的风险"。这些因素对国际投资者来说,都是扣分项。
邱国正的"睡不好",证明两岸关系危机重重。台湾《中国时报》社论认为,军人知道战争的真相以及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因此格外戒慎恐惧。
讽刺的是,与邱国正"睡不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部分民进党政客都"睡得太死",甚至到了"叫不醒"的地步。
比如,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面对"2·14"恶性撞船事件可能引发的两岸危机,仅冷回"应要继续维持两岸沟通协调",被台媒批评为"言不及义,好似局外人"。殊不知两岸关系恶化至此,民进党对中断沟通管道难辞其咎,现在奢言协调沟通,只是令人感受政客的冷感与颟顸。
还有台媒针对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热议的国际社会遵守一中原则的"全家福"议题指出,丢失10个"邦交"的蔡当局毫无悔意、甚至可能还暗自窃喜,以为仰仗美国为靠山比花钱巩固"邦交"更有宣传成效,乐此不疲地自甘成为配合美国围堵大陆的马前卒。媒体质问任内"断交"8国的台外事部门负责人吴钊燮,为什么可以睡得安稳?
根据台湾地区独特的选举制度,选举胜出者不会立即走马上任,而要经历长达4个月的"待机时间"。这段时间对旧执政团队来说,是所谓"看守时间",不需做重大决策,维持现状就好。
然而,蔡当局在"看守时间"却上演了"最后的疯狂",除了电费、挂号费涨价外,苏丹红泛滥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蔡英文"宠臣"唐凤所在的"数位部"公款旅游等争议持续发酵。有媒体讽刺,蔡当局的"看守时间"已经变成"无政府状态"。
遗憾的是,无论从此前继承"蔡英文路线"的喊话,还是近期被媒体点名的人事布局来看,即将正式就职的赖清德当局,面对蔡当局留下的"天坑",不止没有能力填,更加没有意愿填。他们只会在危机上做加法,让矛盾、对立以及民粹情绪继续升温。
"睡不好"的邱国正要走了,"叫不醒"的赖清德要上台了,未来岛内不能安寐的人恐怕要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