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4月,悬挂着五星红旗、承载近百名科研人员的两艘水声科学考察船驶入中国南海。作为考察队队长和首席科学家的杨士莪十分激动,这是中国首次具有战略意义的水声科学综合考察,也是第一次由我国科学家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考察,堪称中国水声界从浅海迈向深海的第一步。
船行进至深海,赤道附近的太阳几乎垂直高悬于头顶,甲板温度接近70摄氏度。当时,年过花甲的杨士莪和所有队员一起忍受着高温酷热进行科研。长期工作,淡水告罄,他们便把船上的压舱水烧开了喝。"有时候科研跟打仗似的,该咬牙的时候就得咬牙。"他说。
几十年来,杨士莪总是走在中国水声科教的前列,作为中国水声定位方法最早的提出者和技术决策者,为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定位系统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中国水动力噪声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主持设计建造中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和促进我国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他发挥了核心作用。
"夕阳虽落苍山后,犹映晚霞满天红,人虽然退休了,但为国家作贡献的脚步不能停。"90多岁的杨士莪仍然身体力行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的海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