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时间里,父亲哪儿都没有去,就一直在家里坐坐走走。看着女儿过得不错,他也放心了了。现在马上要开春了,父亲要急着回家春耕。
送父亲出门的那一刻,看着他佝偻的背影,忍不住落泪。
走出门时,父亲说,我年纪大了,可能时最后一次来你家看你了,你要好好生活,不要太惦记我。有事记得打电话回家。
女子称,父亲今年七十岁了,身体不太好。出一次远门不容易。远嫁什么都不后悔,就是后悔距离,等爸妈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的时候,连端杯水都成了奢侈品,别说帮忙干农活了。
言万语抵不过儿女在身边,我劝姐妹们,尽量不要远嫁。 远嫁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
对于女子的分享,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说,看了这个,真的感同身受。我从贵州嫁到河南,26年父母从未来过一次。一个是路程太远,另一个是要花费不少钱,父母没有钱。
还有网友说,远嫁经济条件好,还好说。条件不好,远嫁就相当于父母把女儿弄丢了。明知道在远方,也没有能力去看。所以,远嫁要谨慎啊。
不过,也有网友说,其实嫁得近又如何,没有钱,还不是要出去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看父母。
笔者观点
远嫁不仅仅涉及地理位置上的遥远距离,更深层次的挑战还在于经济条件的差异与调适。
一方面,远嫁可能导致双方家庭在经济支持、生活消费水平以及财富观念上的冲突和磨合;
另一方面,远嫁后的生活成本,包括交通费用、通讯联络乃至未来子女教育投入等现实问题,都会因地域差距而凸显出来。
因此,远嫁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跨越,更是对个体及两个家庭经济实力、适应能力和处理经济问题智慧的重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