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火到了台湾!很多年轻人拿着手机追看,把‘小范大人’挂在嘴边(2)

2024-05-29 16:03  CCTV4

"《庆余年(第二季)》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剧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召集人夏晓辉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也是共同的宝贵财富和精神纽带。两岸同胞是同根同源同文同种、血脉相连的一家人,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这种高度的文化认同必然造就两岸观众同源的观剧喜好和审美偏好。"

《庆余年(第二季)》为什么能成为爆款剧?在夏晓辉看来,具体原因有三点。

其一,人物形象丰满。剧中每个人物都立得住,让观众看后过目不忘,比如主演张若昀塑造的"小范大人",还有老戏骨陈道明、吴刚、高曙光等,表演都堪称惊艳。

其二,有好的故事。《庆余年》本就是一个有着广大粉丝的大IP网络作品,又经过编剧合理且精彩的改编,为观众呈现了环环相扣的缜密剧情、丰富生动的群像塑造和偏轻喜剧的表达风格。

其三,制作精良。这部剧不管是场景还原还是服化道制作都精益求精,在细节上特别下功夫,令观众得到高水准的视听享受。

还有哪些总台剧在台湾很火?

不仅是古装传奇大剧《庆余年》,年代大戏《繁花》《南来北往》《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现代都市剧《烟火人家》等,也都在台湾热播。

△今年2月28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向台湾民众推荐大陆影视剧,就提到了总台播出的电视剧《繁花》《南来北往》《烟火人家》等。

与《庆余年(第二季)》的古代场景不同,《繁花》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上海,年代感和怀旧感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

有台湾观众点赞《繁花》:"那个年代的穿着打扮、流行金曲和蓬勃向上的整体氛围,这种时代印记只有我们中国人才会懂。"

有台湾学者则表示:导演王家卫用电影的光影手法,营造出老上海的特别味道;"交错交织的剧情,让人看了会入迷";演员的表演贴合角色,游本昌饰演的爷叔"浑身是戏",简直是剧中的灵魂人物。

另外,《繁花》的时代背景也是其在台湾的火爆原因之一。剧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来到大陆打拼的台湾商人进入上海的节点,这让台湾观众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此外,剧中出现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安妮》《再回首》《我的未来不是梦》等港台老歌以及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也能让台湾观众勾起回忆的涟漪。

还有总台热播的现代家庭题材电视剧《烟火人家》,因其反映出长辈传统思想与现代年轻人碰撞的话题性,同样受到台湾观众的关注。

"李衣锦被男朋友周到的爷爷奶奶百般刁难。"台湾某社交媒体上,这样一条电视剧《烟火人家》的视频片段引起热议,台湾观众写下几百条关于剧情讨论的评论跟帖,热议不断。

今年1月31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陈斌华表示:包括《繁花》在内,大陆影视剧等优秀文化作品近年来在岛内颇受欢迎。除了作品本身是好作品外,还因为两岸同胞同文同种、文化相通,对于剧情容易心领神会、共鸣共情。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以《庆余年(第二季)》《繁花》《烟火人家》《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南来北往》等为代表的总台大剧,涵盖不同年代和不同题材,都在台湾出圈热播这一现象,在反映台湾青年及台湾民众对两岸文化交流的真实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彰显了总台大剧的审美价值和品质保证。

夏晓辉介绍,总台一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承"为国家述史、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抒怀"的创作理念,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三个方面的选剧标准,不断擦亮"大剧看总台"的品牌。总台好剧,搭起了大陆观众和台湾观众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成为了文化交流的纽带。

喜欢《庆余年(第二季)》的台湾青年金潮新说:"我们(两岸观众)其实同根同源,我们就是中国人,自然而然就会有文化的自信。只要我们用的都是中文,这个联系就是断不掉的。"

未来可以想见,台湾的"陆剧热"不会仅限于这几部剧集,还会随着两岸交流交往、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深化而持续升温。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根脉、共同的情感共鸣,即便时光流逝,即使跨越山海,哪怕人为阻隔,也难以减少,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