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农合将继续涨,每人要交960元?参保还划算吗?答案来了

2024-05-23 15:20     头条

2024年新农合将继续涨,每人要交960元?参保还划算吗?答案来了

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在我国农村地区全面推行,旨在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农合逐步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人口,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权益、减轻因病致贫、返贫的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新农合费用的持续上涨给不少农民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一些农民由于收入水平有限而选择断缴或不再缴纳。2024年新农合人均缴费标准再次上调30元至960元,让这一问题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新农合费用为何持续上涨?

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其缴费标准一直在逐年递增。根据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数据,2003年新农合人均缴费只有30元,到2010年增至100元,2015年增至470元,2020年增至630元,增至930元。而2024年又将攀升至960元。这种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新农合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农合支出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住院医疗费用,二是门诊医疗费用。其中,住院费用支出占比最大。数据显示,2022年新农合的住院费用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70%以上。而导致住院费用支出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则是农村地区医疗费用水平的整体上涨。

农村地区医疗费用上涨,一方面源于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不足和分布不均,许多农民在就医时需要长途奔波到城市大医院就诊,产生额外的交通和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与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就医率的提高有关。此外,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等因素,都进一步拉高了农村地区的医疗费用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住院费用为11326元,较2012年的5965元上涨了近一倍。而人均门诊费用也从2012年的938元增长到2022年的2187元。与此同时,新农合的人均补偿水平也不断提高,2022年达到9365元。新农合支出规模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制度运行成本的增加和缴费标准的上调。

面对新农合费用的持续上涨,部分农民表示难以承受加重的经济负担。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35元,虽然比上年增长6.8%,但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依旧巨大。收入水平的制约,让一些农民在缴费和生活其他支出之间做出了艰难取舍。

根据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抽样调查,截至底,我国农村地区新农合的实际参保率约为83%,较10年前的96%有所下降。其中,选择断缴或不再参保的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老革命根据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农民收入较低,且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等原因,在就医就诊时面临较高的附加成本。

一些学者在深入基层后发现,部分低收入农民对新农合的效果并不太满意。他们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较低,大部分费用仍需自理,实际减轻的经济负担并不大。同时,新农合的门诊报销范围也较窄,医药费和检查费等很多常见项目都不在报销之列。此外,新农合的手续繁琐、审批缓慢也让一些农民对其失去信心。

还有学者的分析指出,一些农民之所以断缴,也与其对自身健康状况和就医需求的预期评估有关。他们认为自身健康状态良好、基本无就医需求,因此觉得缴纳新农合"得不偿失"。但事实上,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所需的巨额医疗费用将给这些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针对新农合费用持续上涨和部分农民断缴的问题,业内专家和决策者提出了以下几方面建议

其一,调整新农合的报销政策。目前很多地区的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在70%左右,农民自付部分仍较高。建议政府适当提高新农合的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同时也应扩大门诊报销的范围,将更多医药费用纳入报销。

其二,制定新农合缴费递等政策。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实行差异化缴费标准,让经济条件更加困难的农民承担相对更低的缴费。同时也要完善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特殊农户给予适当的缴费补贴。

其三,加快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整合进程。部分地区已经先行先试,将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合并实施。这样有利于打破城乡分割,实现制度的统一管理和风险池整合,提高基金的共济能力。

其四,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要广泛普及基本医疗保险知识,使农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重要性和长期获益,增强参保积极性。同时也要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

第五,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硬件设施条件,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就医服务,减少农民异地就医的需求。此外,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医疗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缓解基层医疗人员短缺的难题。

第六,控制农村地区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杜绝不正当的收费行为。完善相关价格政策,合理调控医疗服务价格。同时也需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养成合理就

第六,控制农村地区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管,杜绝不正当的收费行为。完善相关价格政策,合理调控医疗服务价格。同时也需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就医观念,养成合理就医的好习惯,避免滥用医疗资源、造成无谓的浪费。

综上所述,新农合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新农合制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一些农民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难以长期承担较高的缴费负担而被迫断缴。这不仅影响到制度的覆盖面,也加大了农民在遭遇重大疾病时的经济风险。

因此,完善新农合制度、控制农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举措,都是确保农民能够可持续获得基本医疗保障的必由之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多措并举,从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着手,切实减轻农民缴费负担。只有让广大农民都能够负担得起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新农合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助力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