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警“登临检查”菲擅闯船只,专家:对菲挑衅行为进行强有力震慑(2)

2024-06-18 11:00  环球时报

相关人士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尽管中国官方发布的消息非常简短,但从中可以看出菲方的恶劣行径。"所谓的管制措施是指,面对菲律宾的挑衅行径,我方会实施喊话、警戒、劝离等宣示性措施。同时,针对菲舰艇的恶劣行径,管制措施会相应提升级别,采取拦截、登临检查、外逼等实质性行动。此次行动中,菲舰艇故意调转航路向我舰艇实施恶意碰撞,而中国海警在第一时间就对外发布相关信息,表明中方鲜明态度和决心,同时也坦诚地向国际社会展示事实真相。"

中国海警局出台的《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本月15日开始实施,中菲最新摩擦引发外界关注。有外媒在17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问说,该规定称,针对坚持不离开中方认为属于自己海域的所有外国船只,中国海警有权使用"致命性力量",针对当天上午菲方与中方船只相撞的情况,中方是否会使用"致命性力量"来解决?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程序规定》的实施,旨在落实《海警法》,规范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更好维护海上秩序,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在南海问题上,中方坚持同直接有关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妥处涉海矛盾分歧,同时对任何海上侵权挑衅行径予以坚决应对。

自《程序规定》发布以来,菲就一直对此故意炒作、蓄意歪曲甚至恶意抹黑,在规定生效后,菲意图对中方进行试探并实施挑衅行为。"在《程序规定》生效两天之际,菲律宾非法闯入我南沙群岛仁爱礁邻近海域,并制造擦碰事件,时机之巧合,行动之故意,不难看出这纯属是菲律宾自导自演的一出碰撞事件。"丁铎表示。

5月上旬,中国海警在南海黄岩岛海域成功开展了海上救生训练。丁铎认为,"这表明中方做好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转变。菲律宾不要心存侥幸,误认为中方在应对中菲南海争端上有所退让,事实上中方始终划有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不可逾越的底线,对任何突发情况都做好了预案。"

综合菲方此前多次故意碰撞,丁铎分析认为从中可以看出其三大意图:首先,菲律宾为在国际舆论场上营造中方以大欺小的形象,故意通过现场视频、照片,编造故事展示其悲情形象;其次,菲日前向联合国申请扩展南海大陆架,在制造事端的同时,通过移花接木,可积累非法主张素材和资料,为其法理挑衅提供支撑;第三,在这个过程中,菲想要两头占便宜,一旦非法擅闯成功,在国内可以大张旗鼓宣传"反制中国成功",鼓动士气,而当恶意行径遭中方阻拦,则会故意卖惨,煽动国际舆论,博取国际社会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