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睿的能力如何?他是个合格的皇帝吗?

2024-01-09 08:59     互联网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明帝曹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对于魏明帝曹叡的记载较为公允,认为其功过各半,但仍不失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

甄姬之子,继承大统

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文帝曹丕的太子。出生后受到曹丕宠爱,常在左右侍奉。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黄初二年被立为齐公,黄初三年为平原王。

因为他的生母甄姬被赐死,所以没有被确立为皇位的继承人。黄初七年夏五月,文帝曹丕病重时,才立曹叡为皇太子。十七日,曹叡即皇帝位,发布大赦令。六月十四日,追谥生母甄夫人为文昭皇后。

运筹帷幄,谋算于前

八月,孙权率军进攻江夏郡,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臣们主张派兵救援。曹叡说:"孙权军队习惯水战,他之所以敢离开船发动陆地进攻,是希望通过趁其不备取胜。如今已经与文聘相持不下,进攻所用力量要比防守加倍,所以他最终不敢持久。"

在此之前,曹叡已经派遣大臣去慰劳边境将士,为前线的士兵鼓劲打气,文聘坚守不出,不久孙权果然被迫退走。

重视儒学,任人唯贤

在文化教育方面,曹叡也有自己的见解,他曾下诏说:"尊儒学重教育,这是实行王教的根本,近来负责儒学教育的官员有的不称职,这样怎么能宣扬阐明圣人之道,要用高标准选拔博士,他们的才能要能胜任侍中、常侍的职务。命名各个郡国向朝廷进举人才,要以是否通经学为首要标准。"

对于儒家学说,曹叡十分重视。他曾下诏说:"世间风起的质朴与华丽,是随着教化而变化的。大乱发生以来,儒家经典传播荒废停止,后起之人进身取位,不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这是由于教训引导的不充分,还是因为被推荐任用的人不是以品德著称的缘故呢?现在那些能够通晓一部儒家经典的郎官,具有治理民众的才能,经过博士考试成绩达到优等的,要赶快任用。那些行为浮华不务正道的,全都罢免黜退。"

深通兵法,洞察人心

保塞鲜卑首领步度根和已经反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私下串通,并州刺史毕轨上表说他将出兵以对外威胁轲比能,对内震慑步度根。

曹叡看完奏折后说:"步度根是被轲比能诱惑,心里还有疑惧。如今出兵正好使这两部分人因受惊而合一部,那谈得上什么威震。"因此下诏书让并州刺史毕轨不要这么做,后来局势的发展,果然和曹叡预料的一样。

慎用刑罚,体恤人情

对于刑狱之事,曹叡也十分重视,他常说:刑狱关系到天下人的性命。"所以每当遇到审理大案,常常亲自但听讼观旁听。

为了让官员慎用刑罚,曹睿下诏说:"用鞭打作为惩治官员的刑罚,是为了纠正他们的怠慢,而近来却有很多无辜的人因为被鞭打而死,要减轻鞭杖的刑法,把这个诏令写进法令之中。"

以逸待劳,全胜之谋

诸葛亮从斜谷出兵,屯扎在渭水南岸,司马懿率领各军前去抵御。曹睿给司马懿下诏说:"只需要依靠坚固的壁垒防守来挫败诸葛亮的锐气,使他进不能得逞,退又不能和我军作战,停留久了粮食耗尽,抢掠没有收获,就一定会撤走。等他撤了再去追击,以逸待劳,这才是大获全胜的方法。"

孙权兵锋指向合肥新城的时候,曹叡拒绝了满宠撤出合肥新城的守军,把敌人引诱到寿春的做法。曹叡对群臣说道:"合肥新城是兵家必争之地,只需要固守,孙权自然不战而退。"

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时,曹叡坚定的支持司马懿出兵,在群臣认为公孙渊不可能被击破时,曹叡说:"司马懿能在危险时刻制定应变的谋略,擒杀公孙渊指日可待。"最终全都和曹叡预料的一样。

英年早逝,托孤司马

景初三年春正月初一日,太尉司马懿回到河内郡,曹叡用驿站的快马把他召来,引进卧室内,握着他的手说:"我病的重了,把后事托付给您,希望您与曹爽共同辅佐我年幼的儿子,我能够见到你,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司马懿跪地叩头流泪,当天曹叡在嘉福殿去世,当时年仅三十六岁,二十七日安,葬在高平陵。

有人说曹叡英年早逝是由于其纵欲无度,挥霍自己的精神和身体所致。在怪人看来,曹叡在史书记载中并无丧德之举。至于英年早逝,只有两种可能:一、先天性的遗传性疾病,其父曹丕也很早就去世了;二、被人所害,至于是谁路人皆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