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企退人员养老金人均3108.4元,涨幅高达200元?真相究竟如何?

2024-06-16 11:50  网易

现阶段,"社保养老金"作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经济基础,其待遇水平的高低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的强弱,同时更直接关系到全国近3.7亿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年满60周岁退休之后基本生活质量的好坏。

一般来讲,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企事业单位参保退休人员越容易享有保障基本生活的经济基础,进而有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反之,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则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在退休后越不容易做到安享晚年,甚至还会遭遇养老资金不足等现实性的难题。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及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每一位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都应当依照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基本原则来努力提升自身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基本生活,进而巩固经济基础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如何计发?

依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要求,企事业单位参保人员需累计缴费满15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且同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才能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正常情况下,参保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包括2个部分,即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为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处省份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累计参保缴费年限*1%,资金来源为社会统筹基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存储额/退休年龄所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久,则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越高。

另外,在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对于享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国家还会依照参保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的长短再给予计发过渡性养老金。以福建为例,当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待遇的计发公式为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本人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1.3%。

也就是说,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所享受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若有),且待遇水平的高低与参保人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有关。


企退职工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

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统计年鉴(2023)》,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总数为11530.9万;

参考《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决算表》,其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基本养老金方面的支出金额为41436.22亿元。

由此2项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得出,2022年度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994.6元,尚且不到3000元/月。

基于这一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即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及涨幅趋势,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仅仅只有2994.6元显然不足以维持企业退休职工的正常生活及养老需求。

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据悉,为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国家早在2005年便正式建立了与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增长及物价变动等因素相适应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参考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其中明确国家会依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

基于这一政策背景,在2023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迎来了新一轮的调整,参考《关于2023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我们可以得知,全国调整比例为2022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3.8%。以此数据作为参考,可计算得出2023年调整之后,企业退休人员的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达到了3108.4元,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024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

那么问题来了,步入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否会继续在2023年的基础上进行再度调整呢?从目前国家已经释放出的相关信号来看,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

①3月5日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国务院发布了《政府工作报告》,其中明确在2024年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②3月25日,财政部预算司发布了《关于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的说明》(下称《说明》),其中明确2024年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而基本养老金的转移支付主要用来2024年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所以,通过这2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2024年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将继续提高,迎来"第20次连涨"。


端午过后,养老金调整通知会出炉吗?

截止到6月7日,人社部、财政部两部门还暂未正式发布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与往年相比,通知下发的时间相对有所推迟。不过,退休人员无需担心,即便调整通知还暂未正式公布,但2024年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几乎已是板上钉钉。

介绍到这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端午节过后,2024年调整调整通知会出炉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流程。

根据历年的经验,我们大概可以将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分为3个步骤:

①人社部联合财政部正式下发关于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其中会明确调整范围、调整方式、调整水平以及资金来源;

②全国31省市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各自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于规定日期前报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

③各统筹地区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备案同意的实施方案执行,将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于6、7月底之前发放到位,并确保不得发生新的拖欠。

基于此,我们不难预测,在6月份人社部会将正式下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然后各省市依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相继公布详细的调整方案,并于规定日期之前将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位。但是,不同省市执行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养老金为3108.4元/月的企退职工,能涨200元吗?

在过往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普调过程当中,采取的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若不出现重大变化,2024年恐也并不例外。具体来看:

①定额调整,主要体现的是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在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其定额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标准是相同的;

②挂钩调整,主要体现的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激励机制,即同一个统筹地区,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累计参保缴费年限越长、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则涨幅便相对越高;

③倾斜调整,主要指的是在定额调整与挂钩调整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群体采取适当提高调整水平的一种方式,惠及的对象包括高龄退休人员、艰苦偏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等。

基于上述调整原则,在2024年基本养老金的普调过程中,累计参保缴费15年,基本养老金标准又恰好达到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企退职工,其上涨金额能够达到200元吗?

上文提到,人社部还暂未正式下发关于2024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各省市的详细调整实施方案也暂未出台。所以,在接下来的测算当中,我们以湖北省2023年的调整方案作为参考,然后一起来看下养老金为3108.4元/月的企退职工,究竟能涨多少钱。

①定额调整的部分:每人每月增加32元;

②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的部分,每个月增加15*1.8=27元;与个人基本养老金挂钩调整的部分,每个月增加3108.4*1.15%=35.75元。

由此不难看出,在不享受倾斜调整待遇的前提下,将3组数字相加即可计算出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月增加额为32+27+35.75=94.75元,远远没有达到200元的涨幅。

再退一步讲,即便将倾斜调整增发的部分考虑在内,基本养老金的上涨幅度最高也仅仅只有154.75元,并未达到200元。所以,对于累计参保缴费15年,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为3108.4元的企业退休人员而言,其养老金的涨幅想要达到200元还是比较难的。

当然,上述测算数据仅仅作为一个参考,不同统筹地区所制定实施的调整方案终究还是会有所不同的。而且,累计参保缴费年限、个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的不同往往也会导致月增长的金额有所不同。最关键的一点是,只有待各省市相继公布2024年的具体调整方案之后,我们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测算,所计算得出的养老金上涨金额才是相对而言更准确的。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本文上述的介绍,我们其实已经不难看出,2024年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标准将会继续提高。而且,在挂钩调整所占比重有望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调整范围内的那些累计参保缴费年限长、个人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更高的退休人员,无疑将会在2024年基本养老金的普调过程中更加受益,即基本养老金实际上调的金额会更多。

因此,在文章的最后,我们也呼吁并鼓励广大屏幕前的在职参保企事业单位人员,若自身的经济条件允许,那么还是要尽可能的提高缴费基数,并适当延长缴费年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退休时自身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同时也会在后续待遇调整的过程中享受到更高标准的基本养老金月增加额,进而更有助于保障基本生活,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