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讣告:他昨日在上海离世!多位知名主持人发文悼念

2024-06-20 11:03  综合中国朗诵

著名播音艺术家、全国首批播音指导之一、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艺术家陈醇先生于2024年6月19日下午仙逝,享年91岁。他的声音被几代听众熟悉和喜爱,他所播讲的《红岩》《烈火金钢》《万山红遍》以及《铁道游击队》等许多作品更是传遍全国,成为经典之作。他曾荣获全国朗诵界"朗诵艺术贡献奖",为祖国朗诵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沉痛悼念陈醇老师!

陈醇是全国首批获得"正高级播音指导"的五人之一,作为誉满全国的播音大师,他的播音语气大气磅礴,风格深沉刚毅,令人回味无穷。

他的声音

曾出现在上海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

"我是张芝。"

"我是陈醇。"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几代上海人对这个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陈醇的声音出现在上海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陈醇在播音

陈醇,1951年参加播音工作,任徐州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53年调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历任播音员、播音组副组长、播出部副主任兼播音组长、播出部艺术指导。

1954年,21岁的陈醇接到自己播音生涯中第一个艰巨任务--播读我国第一部《宪法》;1955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沪,在上海人民广场举行欢迎大会,由他现场进行采访;1956年"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陈醇在南京路现场做实况转播……

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做节目时,陈醇说,在录音设备稀缺的时代,任何节目都是"打开话筒,现场直播",不只是主持人直播,连唱歌表演的艺人都是来播音室直接现场表演。

作为全国首批播音指导之一,他以"深沉稳健、舒展自如"的播音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上海电视台1958年建台开播的首播者。参与创建了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演讲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机构,也是上海朗诵艺术普及和发展的热忱参与者和倾力推动者,为上海市朗诵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对于刚刚来到上海台的播音工作内容,陈醇回忆道:"都做,不分节目。刚开始时,每天在华东台第二套报物价,小米多少钱,面粉多少钱,一尺布多少钱。据我所知,那个年代每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分两次发,每一次给你多少钱不知道,按工资分。怎么定呢?就按当天的物价来决定。"

上海知名主持人曹可凡

昨晚发文

追忆了曾经合作的经历

多位知名主持人发文悼念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配音演员、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家祯告诉澎湃新闻,"我最后一次见到陈醇老师,是几个月前,在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参会者有四五十人,合影时,看到陈老师精神不是很好,拍完照就先行离开了。几年前,去他家看他,刚刚出院,人年纪大了,有一些身体问题,一直比较虚弱和瘦弱。但是他气息还是挺足的。"刘家祯说,对陈醇的第一印象是在1986年,"我是1986年入行的,在那之前,就听他播小说了。我小时候趴在五斗橱无线电前,听广播,既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也听陈醇老师的广播。"

播音作品涵盖文学领域

他的声音伴随了巴金最后的时间

在文学领域,陈醇的代表作包括中短篇文学作品如《好啊,外滩!》《白杨礼赞》《愿化泥土》《琵琶行》以及长篇小说《烈火金钢》《难忘的战斗》《征途》《红岩》这些作品不仅在广播中反复播出,成为保留节目,而且还在全国有关评比中获奖,展现了陈醇在播音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陈醇还朗读并出版了多种音像制品,包括巴金作品朗诵专辑《海上的日出》、徐志摩诗歌朗诵专辑《梦中的康桥》等。他先后为北京、上海、浙江、吉林、湖南、广东等多家出版社朗读的音像制品逾百种,进一步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涯和贡献。

陈醇对小人书《故事大王》也是津津有味

陈醇的演播不仅获得听众的喜爱,还得到原作者的认可,巴金在听到陈醇播讲他的作品《愿化泥土》和《怀念萧珊》后,甚至称赞陈醇的播讲"比自己写的都好",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一段佳话。两人熟识后,陈醇常询问巴金还要听哪些作品,然后录制成磁带送给巴金。据巴金家人讲述,后来这些磁带伴随了巴金最后的时间。

陈醇与巴金

陈醇:如何备稿?走出去!

在播音工作传帮带中,陈醇也是贡献颇多。他在原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担任过教学工作,并在1990年创建了浙江传媒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是一代播音教育家。他还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教导过很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

陈醇还发表了不少论文,凝练了不少理念要诀。陈醇的学生、原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播音员王涛说,老师总结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五字经":"情、意、味、畅、准",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指引性,"记得有一次,他指点我朗诵古典诗词的作品,他说不能简单地用现代白话文的音律去处理古典诗词,我们要去多查资料,多问究竟,找到它的源头,然后准确地表达出来。"

陈醇经常说,备稿不单要了解"上情",还要扎根"下情",广袤的现实生活中有最丰厚的滋养。

"一部小说,如果你要播得真、播得好,得看你花的力气有多少。"陈醇举例,有一本书叫《挺进苏北》,当时作者陪着他们走了一趟"挺进苏北"的路,把苏北走了个遍,详细地为他们做介绍。再比如在准备《万山红遍》时,陈醇一行特意前往南京访问作者,请作者帮他们画地图,进行人物分析。

深沉稳健、舒展自如

是陈醇几十年

播音生涯风格的集中体现

正如其名所寓,愈"陈"愈"醇"

在中国播音史上成为永不磨灭的回响

陈醇手稿

大师离去,声音永存

陈醇老师,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