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90后男子回乡种地,竟一个月涨粉超100万

2023-12-07 11:46  今日头条

遵义90后男子回乡种地,竟一个月涨粉超100万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后,1997年出生的吴齐峰,原以为自己的归宿将会是北上广深的CBD、大厂的写字楼,可没想到却被父亲喊回了东北老家种地。

从一开始的不情愿,到如今的坦然接受,一年多的时间,吴齐峰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不仅自己年收入超过了百万,还带动身边的农户收入翻了番。吴齐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在田间地头书写了一份别样的青春答卷。

和父亲在田里的吴齐峰

95后海归小伙被父亲喊回老家种地年入百万

祖籍山东威海的吴齐峰,出生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那是一座位于长白山东麓的小县城,距俄罗斯40千米,距朝鲜18千米。当地经济落后,以前是贫困县,两年前才刚刚摘帽。

十年前,吴齐峰的父亲放弃在秦皇岛的绿化生意,拿出所有积蓄返乡创业,承包了近两万亩土地,种植东北红豆杉、玉米、木耳、蓝靛果等农作物。父亲的工作总是特别忙碌,但是特别重视对吴齐峰的教育,从初中起,便把他送去大连的国际学校读书。

高中毕业后,吴齐峰到加拿大读书。父亲希望吴齐峰毕业后能接自己的班,一心想让他学习农业或者林业。"我对这事比较抵触,最终还是选择了经济学,辅修运动机能学。"

2021年5月,吴齐峰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国找工作。"我是奔着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去的,也拿到了几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offer。"最终,吴齐峰选择了上海的一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线下品牌运营的工作。

然而事与愿违,临入职前一个月,吴齐峰的手臂意外骨折了,回家休养的他,只能暂时搁置了工作计划。

这时的吴齐峰,才算是真正开始接触农业。"在那之前,我对农业这个事儿并不了解,只知道家里面在做农业,但是具体有什么业务,又是怎么操作的,我并不了解,而且田间地头我根本就没去过。"

天天在家待着没啥事的吴齐峰,跟着父亲去田间地头转了转。父亲每天都在不断地给吴齐峰灌输农业知识,渐渐地他也看到了农业的前景。"尤其是看到很多农户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耕作,虽然很不容易,但是到最后并不能卖上一个好的价钱。我就想着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田里的吴齐峰

刚开始接触农业的吴齐峰,并不知道从何下手。"我这也算头一次步入社会,之前一直在城市里面生活,到农村之后,跟农户沟通起来比较费劲,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做事风格也不太一样,感觉很迷茫,找不到切入点。"

在父亲的指导下,吴齐峰从走进大米加工厂开始,逐渐了解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的业务。2022年春种开始之后,吴齐峰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和农户一起劳作,不断向农户学习,一点点融入他们,并和他们熟络起来。

在这期间,吴齐峰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我一直以为水稻插秧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无非就是累一点,真正等到自己下田之后,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里面有很多技巧和讲究。"

吴齐峰清楚记得,刚开始看农户在田地里面穿着水靴如履平地,他觉得这并不是很难的事,但是真正等他自己穿着靴子到田地里面的时候,却发现步履维艰。"走一步都很难,有时候鞋陷在泥地里,我一抬脚,鞋还在地里面,我脚出来了。"

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吴齐峰

不过,熟能生巧,三五个月的时间,就让吴齐峰对农业知识从完全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现在,我们当地这些农作物的耕种和收获的过程和技巧,我已经基本上都了解了。"

2022年,吴齐峰承包了将近一万亩地,种植木耳、大米、黄豆和蓝靛果。"父亲原有的土地,我并没有参与管理。"

春种之后,收获的第一批作物是稻谷,差不多有五六十万吨,这大大超出了吴齐峰的预期。"没想到能种出这么多的粮食。"

这一整年,吴齐峰的收入就超过了百万,还带动了上千户农户增收。"农户的收益最少能翻倍,他们原先的年收入差不多有两三万,现在少的能有五六万块钱,多的能有十多万。"

同时,吴齐峰承包的这一万亩土地,还雇佣了很多工人,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大部分都是留守妇女和下岗工人。"

在木耳基地的吴齐峰

"能让农户的收益翻倍,我觉得还挺幸福的"

其实,这一年多来,吴齐峰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汪清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成为阻碍当地发展的交通死角。当地人出去不易,货出去更是难事。

2021年年底的时候,吴齐峰开始接触电商。"我刚开始特别抵触镜头,不想把自己展现给大家,觉得就像一个小丑,更想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后来发现这也是打开农产品销路的一种方式,才开始尝试着去做直播带货。"

然而,实现电商的第一步,就是跟当地农户达成合作,这也让吴齐峰遇到了许多阻碍。

"我承诺帮大家销售,但他们对我都不是特别信任。"当吴齐峰和附近村镇的农户提起电商时,大家本能的反应是怀疑他是骗子。"因为他们都没有接触过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电商)看不见摸不着,是个特别虚无缥缈的事情。"

这些不信任对吴齐峰打击很大。幸好,父亲在中间无形中承担了担保人的角色,他甚至还搬来当地的村支书背书,这才慢慢和村民们达成合作。

物流资源贫瘠,发货也是件挺愁人的事。在吴齐峰的不懈努力下,他们和延吉的云仓达成了战略合作,这才解决了物流问题。"我们把加工、包装好的大米、大豆、木耳等农产品统一拉到云仓,集中发货。"

直到看到了吴齐峰真的在电商平台帮他们把农产品销售了出去,农户才开始相信和支持吴齐峰。

在田里和农户一起劳作的吴齐峰

除了创业中遇到的难题,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一度困扰了吴齐峰许久。

"原来理想中回国之后的生活,是生活在一线城市,坐在高大上的写字楼里工作,结果现在却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刚开始肯定会有心理落差。"吴齐峰说,刚开始他甚至有些不好意思让熟人知道自己回老家务农这件事。"我的大学同学,不是在投行,就是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银行工作,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觉得他们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

所以,刚开始留在村里的时候,吴齐峰抱的还只是一个尝试的心态,心里边给自己留了余地。"老天给我一个机会,让我体验一下当农民的感觉。可能过一段时间,时机成熟了,我该回到属于我的地方,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但是真正走入田间地头,跟老百姓打交道那一刻开始,吴齐峰真的喜欢上了这片土地。"我以前不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让这样的感觉显得那么的真实。他们的淳朴真的能带给我很多欢乐,从那一刻开始,我就觉得,这个地方我还可以多留一段时间。"

虽然,当订单、承诺,还有加工、收割、种植的困难,一件接着一件都压在吴齐峰身上的时候,他也一度想要放弃这件事,也会想逃离这个地方,感觉身上的责任和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是,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想放弃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如果说我现在走了,我不干了,那我还是不是个爷们?我得踏踏实实把这件事做完,哪怕我做得不成功,但我也算是坚持去做了。"

吴齐峰说,一路支持他走到现在的最大动力,是他卖出去的家乡农产品反馈都特别好,也收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很多叔叔阿姨都对我的产品特别认可,这也是支持我把这件事做好的很大原因。"

吴齐峰说,现在的他觉得,不管是坐在高楼大厦的办公室里,还是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地头,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我挺喜欢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因为我真的能给别人带来价值,能让别人的收益翻倍,我觉得我还挺幸福的。"

正在木耳基地工作的吴齐峰

但吴齐峰也直言,做农业真的挺难,也很累,挺熬人心血的。"我同学也都说,我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回国的时候是一个20多岁的大小伙子,现在跟小老头一样。"

"以前的我,更多想的是为自己而活,现在的我,身上有更多的使命跟责任,每天工作不光是为了自己的生活,身上还有很多农户对我的期望。"吴齐峰说,他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留下的决定。"那迷人的景色,朴实的村民,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充实,耐人寻味。"

吴齐峰回老家承包了一万亩田地

除了事业上的成功,更让吴齐峰开心的是,父子关系的改善。

吴齐峰说,他和父亲从小就不怎么"熟",沟通很少。"我从小就一个人在外面生活,一年到头除了节假日嘘寒问暖一下,其他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交流。"吴齐峰真正留在家乡之后,父子俩才有了更多的交流。"从刚开始对我不是特别信任,什么事都不敢放手交给我去做,到现在完全转变了态度。我能感受到,他虽然说嘴上不夸我,但是他对我还是蛮骄傲的。"

问及以后的打算,吴齐峰说,他不奢求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出蓬勃的力量,但他愿用所学的知识,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成为遍山花野中的一员,释放出不一样的力量。"希望能把我们家乡的农产品品牌化,和农户一起成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品牌,把我们的好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我们家乡的好东西,了解到真正好吃的大米、玉米、黄豆、木耳是什么样子的。也希望更多有学识的年轻人,能够投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让我们的根基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