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事故已过去37年,在那附近生活的动物还好吗?(2)

2023-08-25 11:07     世界科学

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辐射。这张图体现了日常正常生活和核事故中,人们会经历的辐射强度。注意,每向上一个等级,辐射强度增加十倍(详见什么是放射性?核辐射污染有什么影响?)

数据上的熔断

造成显著影响

21世纪初,当切尔诺贝利地区活跃的野生动物们第一次被在世界范围内报道时,科学家将此现象归因于人类的离开。可是一起组队研究这片土地上鸟类的两名演化生物学家--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的Anders Møller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的Timothy Mousseau--却有不同的见解。他们的研究发现,有些鸟类在辐射强度更高的地区呈现出更多的遗传突变现象、脑容量更小、并且精子活跃度更低。在2007年的时候,他们还发现,相比于一般水平值地区,辐射强度高的地区鸟类的个体数量少了66%、物种数量少了50%。

在他们的许多其他研究中,两位科学家也曾指出,在辐射更强的区域,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数量显著减少、一些昆虫和诸如野兔和狐狸等的哺乳动物也有个体数量上的减少。在一项和芬兰科学家的合作研究中,他们还探讨了堤岸田鼠受到的诸多健康影响。

两位科学家们总结出了一个辐射强度与其造成影响之间稳定的相关关系:辐射强度越高,其所造成的影响便越明显。根据他们的观察,即使辐射强度低于科学家认为会造成伤害的程度,这个相关关系依旧存在。"看到辐射暴露在不同物种之间均能带来这种直观、庞大的影响,我们感到十分震惊,"Mousseau表示。他在2021年的《生态学、演化学、系统分类学年刊》中曾撰文介绍过关于他和其他研究者的切尔诺贝利相关研究内容。

本图为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地图,并且有颜色标注的铯-137辐射污染程度。颜色越红,则污染越严重;颜色越绿,则污染越轻。整个区域中的污染程度相差甚多,形成了一个适于研究辐射对于野生动物影响的独特环境

有的科学家则对这对组合的研究颇有微词,他们不满原因的其中之一来源于对Møller研究成果的不信任--他曾被指控在过去的研究中有过不端行为(据Møller本人在一则声明中的解释,不端行为的审查本身就有很多缺陷;一次在法国执行的审查确实没有找到故意欺诈的证据,而Møller被指控的研究中并不包括辐射相关的内容)。这些批评中另一个共同的原因,是Møller和Mousseau可能低估了自己研究的生物们所经受的辐射剂量,因为他们在分析时并没有将动物们可能吃下、吸入的放射性同位素纳入考虑。曾有别的科学家对Mousseau的12种哺乳动物研究数据重新进行分析,并发现,尽管辐射确实会导致物种多度的减损,这样的效果只有在特定的辐射剂量以上时才会出现,且比他们二人一开始提出的危害剂量要高。

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与此同时,无论是基因多样性还是物种多度方面,另外一些研究团队迄今没有发现辐射对切尔诺贝利周遭的一些动物造成显著的影响。

一篇2015年关于白俄罗斯境内核电站附近区域的调研被广为流传,其背后的科学家团队认为,该地有核污染地区与不受辐射污染的自然保护区内的驼鹿、狍子、野猪数量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无论残留的辐射究竟能造成何种影响,对人类来说,撤离和规避辐射污染的地区都是利大于弊的。)

一篇随后发表的报告同样无法证明辐射减少了事故周围地区的哺乳动物种群密度,哪怕在高度核污染的地区也没有找到相关证据。

但参加了这两项研究、就职于美国佐治亚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James Beasley指出,这两项研究都没有排除一种可能性:辐射可对动物个体造成损害、但还未对种群规模造成影响。

"如果(辐射)确实造成了某些影响,那么这些影响还不足以抑制那些动物的种群增长。"

Beasly也在和Tom Hinton(日本福岛大学环境放射研究院的辐射生态学家,现今已退休)一起,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区域采集生物样本以检测辐射可能导致的基因突变。2011年,历经地震和海啸的冲击后,此核电站经历了比切尔诺贝利事件情况稍轻、但依旧十分严重的堆芯熔毁和核泄漏。在事故发生后不久,事故区域附近的老鼠们呈现出了某些遗传畸变。但是,起码有一部分动物并没有表现出长期的影响。

切尔诺贝利附近的红蝽翅膀图案有所变形。最左侧的照片为正常的颜色图案;其右侧的照片均有明显不同,推测是基因突变导致。在辐射程度更高的地区,这样的突变更加常见。

直到辐射程度早已降低不少的2016年,Hinton、Beasly和同事们依旧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表明辐射给福岛事故附近的游蛇和野猪的细胞带来了DNA损伤的证据,哪怕这些动物暴露在和Mousseau的切尔诺贝利数据相差无几的辐射剂量之中。Hinton对此表示:"我还从未成功重复过Møller和Mousseau发表的内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