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回忆“高考考砸”:高考4次才成功,语文只考40分……(2)

2023-06-09 16:26     今日头条

为了成为"看星星的人",

我参加了两次高考

苟利军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回想20多年前,我报考南京大学天文系的经历,似乎是对儿时星空梦的延续。

我之所以会成为"看星星的人",要从一本儿时阅读过、已停刊的杂志《飞碟探索》说起。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黑洞"一词,第一次接触到关于外星人和地外天体的奇闻怪谈,它们勾起了我对太空的好奇。

因此高考时,我非常确定地报考了天文。很遗憾,我第一年没有考中,复读一年后,终于如愿以偿。

在与天文相伴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天文现象在生活中都似曾相识,比如:黑洞周围的时空旋涡就像龙卷风、黑洞的喷流类似高压锅气嘴喷出的气……

只可惜,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天文学研究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从短期看,天文学本身对于实际生活影响不大,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一些发现或理论研究将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无线网络就起源于霍金辐射理论。

希望考生们填报志愿时不要以就业为唯一标准,要记得,梦想是值得去追逐的。

高中少读一年,

我考上了中科大

蔡一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我15岁,报考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当时,我只是为了少读一年高中,早日进入大学。可最后发现,大学才是另一场寒窗苦读的开始。

高考对许多人来说,是高中的最后一张答卷。但对我而言,那仅仅是初试。在那之后,我还要继续参加复试、竞赛和心理测试。很幸运,我顺利地通过了这些考试。

高中时,我对化学最感兴趣,但进入大学之后,跨专业的广泛学习让我确认要深耕宇宙学领域,去探寻宇宙里的第一缕光是如何诞生的。

当时,我没考虑过以后的就业、出路,只是追寻自己的喜好。同样,在后来的科研过程中,我仍然秉持自己的初心。

话说回来,只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未来研究方向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考生仍然会趋向选择"热门"专业,但是我仍然希望那些"少数派"不要被社会过多干涉。毕竟,术业有专攻,各行业都需要人才辈出。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