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晚年差点被毒害,为何放过凶手?

2024-03-25 14:02     互联网

朱棣晚年差点被毒害,为何放过凶手?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一个朝代中,能被称为"祖"的皇帝一般是开国皇帝,或者像康熙这样开疆扩土完成统一的伟大君王。明朝也有两个"祖",除了明太祖朱元璋,还有一个就是熟悉的明成祖朱棣。

朱棣一生戎马,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就跟随将领生活在军营里,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朱棣就负责北击元朝的残余势力,就算朱棣自己继位后,每隔一段时间也要亲征漠北。这样一个在马背上长大的皇帝,注定了杀伐果断的性格,军法不容情。

朱棣在靖难之役期间,面对方孝孺这样宁死不屈的建文追随者,直接就下了诛十族的命令,尽管爱才,但是这样一道命令,足以震慑其他建文旧臣,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在杀人这件事上,朱棣和朱元璋不分伯仲。

但是朱棣这个人在一件事上表现的极为反常,在朱棣执政的晚年,紫禁城里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篡位事件,元凶计划毒死朱棣,然后假立遗嘱,让自己继承皇位。

根据《明史》记载,准备毒死朱棣的正是朱棣的亲生儿子--朱高燧。

相比于自己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的在史书里的记载并不多,但好歹也是朱棣能够成年的三个儿子之一,也是一个正儿八经的明朝王爷。虽然出镜率不高,但是朱高燧这个人并非草包,足智多谋,颇有胆识。在朱高煦还在和朱高炽角力的时候,朱高燧明治的站在了朱高煦这一边,但是实际上是朱棣用来平衡朱高煦的工具。朱棣控制了朱高炽和朱高煦也就控制了文官和武将之间的平衡。

朱高煦,众人皆知,因为在京城为非作歹,朱棣也觉得漠北安定,朱高煦没有什么作用了,就一脚踢到了乐安州,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惠民。但是平日里和朱高煦站一队的朱高煦还是有幸继续留在京城。

但是留在京城的朱高燧还是不老实了。这一回不是和太子争权,而是直接盯上了老爹朱棣。

1423年,还有一年,朱棣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病逝的前一年,朱棣病重,但是朱高燧自己还没发现这个良机。

身边的太监黄俨到时抓住了机会,黄俨这个人和太子朱高炽不和(朱高炽力主削减宦官规模)。黄俨就在外面散步朱棣不喜欢太子,更喜欢朱高燧的谣言。确实和朱高炽比起来,朱棣更喜欢老二和老三,现在老二被踢走了,对这个老三也是宠爱有加,黄俨就是被朱棣派到朱高煦身边的贴身太监。

这时候朱棣已经命不久矣,太子有性情软弱,这让想要一战翻身的人看到了机会。孟贤是一个明朝普通军官,找到了御林军的彭旭,准备做点名垂青史的大事,刚巧这时候类似于钦天监官职的人表示:根据天象,帝星即将有变。

孟贤和彭旭就找到了一个小太监,计划毒死朱棣,让后把一份小太监带进去的假遗照带进宫里,等朱棣驾崩的时候拿出来,孟贤和彭旭在带兵控制百官,那么就能顺利拥立赵王朱高煦为新皇帝。

写这份假遗诏的人有个外甥叫王瑜,知道了这件事,这个王瑜可是个正义使者,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就高发了这件事。朱棣从病床上爬起来亲审这个弑君的造反案。

常人看来,朱高燧肯定是这起事件的主谋,因为是最大的获利者。但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朱棣对朱高燧网开一面,朱高燧毫发无伤的回到了王府继续当王爷,整个事件里也没有多少人受到株连,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弑君是大罪,居然不展开追责,就算是朱高炽求情,告诉朱棣,这件事朱高燧一点也不知道,是他手下的人自导自演的。朱棣这个人的耳朵可不是什么听得进去话的人,一生丰功伟业可不是什么傻瓜,放过朱高燧显然就是朱棣自己的意思。

那这不是在开玩笑吗?与其说朱棣在开玩笑,倒不如说朱高燧在开玩笑。

当时的背景是:朱高煦倒台,朱高炽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并且朱高炽深受文官拥戴,这些掌权者一生的家当都压在了朱高炽和朱瞻基身上,就算朱棣自己想要废储,也已经无法动摇朱高炽的地位。朱高燧这时候谋反无异于以卵击石。

既然要干大事,朱高燧请的这几个也太微不足道了,既没有军中大将也没有朝中大臣,朱棣的后宫更是么有参与。仅凭一个小太监带出一份遗诏,在找几个小冰头,根本没有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所以朱高燧不可能做这件事,大部分史学家的猜测是,这是朱棣自编自导自演栽赃给朱高燧的谋反案,或许朱高燧自己都不知道是自己的父亲安排自己杀自己。

朱棣有这样做的动机,通过这件事,朱高燧就背上了谋反的前科,所以名声已经臭了,等到朱棣自己百年之后,朱高燧也没有造反朱高炽的名头,巩固了朱高炽的地位。

这样做既保全了朱高燧的姓名,还避免了将来可能出现的手足相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