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晒一晒春天的第一本新书(3)

2023-04-23 10:37  今日头条

既然书永远是读不完的,人的精力又有限。

不如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只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汉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共120卷。

除了历史故事,它还涉及经济、政务、商贸、地理、天文,内容极其庞杂。

苏轼通过反复阅读,把这本书读得很透。

他第一遍读政务、第二遍读人物、第三遍读官制。

每一遍,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性去读,自然就把《汉书》读透了。

马伯庸也是参照此法:

读一本书前,根据目录去找解决自己问题的章节,其它内容,一概不管。

当年写《长安十二时辰》,要了解长安的风土人情。

他翻阅《长安志》,仅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将书当作解决迫切问题的工具,不失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法。

读书没意义?

罗翔:"速读,带来某一刻的感动"

网上有人提问:"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是为了出口成章,下笔有神,彰显才华。"

还有人说:"是为了对社会有用,成为一个出色的大人。"

想象你是一个孩童,第一次看到书架上的一本书。

抛去提升自我的诸多意义,享受其中的乐趣,或许才是你触碰它的第一目的。

当我们过分追求读书的意义时,反而失去了读书最初最珍贵的东西。

我们甚至不必强迫自己记住那些文字。

罗翔老师也曾感慨:

"为什么要记住呢?

是为了写文章, 还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呢?

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他十分推荐速读。

速读时,若有些语句能够打动自己,带来片刻的感动,便可以翻过头来进行精读。

北岛分享自己读书时的感受:

"我拿本书,在长椅上晒太阳,心变得软软的,容易流泪,像个多愁善感的老头。"

在手边放几本书,没事就翻翻,就像跟老友对话。

与书同乐、 甚至欣然忘食,便已经把握读书最珍贵的意义。

赫尔曼·黑塞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悄悄成为你自己。"

读书不一定让人功成名就,锦绣前程;

但它能让你说话有德,做事有余,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透过文字的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

山水温柔,人也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