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晒一晒春天的第一本新书

2023-04-23 10:37  今日头条

世界读书日:春日读书正当时,不负难得好时光

今天是4.23世界读书日,是所有喜欢读书的朋友们的节日。

席勒说: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人生海洋。"

但在追寻广阔天地的过程中,不会选,读不懂,读不透,没意义,成为无数人逐浪前的暗礁。

有书君为此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份名家读书4式,相信一定会让你读书高效,收获颇丰。

读书不会选?

冯唐:"这三类书,你一定要读"

刘忠全在《读书宜循序渐进》中说:

"杂乱的读书就好像一个饿肚子的人走进了饭馆。

看到鱼肉糕点恨不得一口都塞进嘴巴,于是粗嚼快咽急忙吞了进去。

虽也填饱了肚子,但是没有尝到菜肴的滋味。 "

  • 读文学小说:洞悉人性的复杂

冯唐说:

"我们总要与人打交道,所以一定要读对人性矿山挖掘较深的小说。"

文学类小说的领域,诞生了无数人类艺术的瑰宝。

名家的著作,经历了时间的淬炼,沉淀在历史长河里,供读者欣赏与共鸣。

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通过精心巧妙的设计,反映了真实的百态人生。

跌宕的情节让人大呼过瘾,人性的复杂使人审视自己。

芥川龙之介笔下《罗生门》中的《竹林中》,一桩再简单不过的犯罪事件;

却在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中,呈现了7份不一样的供词,让案件扑朔迷离。

究其原因,是人性的利己:

人们总是趋于,用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描绘事情的真相。

毛姆笔下的《月亮与六便士》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接受艺术家施特略夫的救济,却出轨恩人的妻子。

恩人死后,他没有丝毫悔恨:

"我为什么要内疚?

那个滑稽的小胖子喜欢为别人服务。

这是他的习性。"

那些被施特略夫帮助过的人,一边接受他的救济,一边鄙视他的作品,一边嘲笑他不幸的经历。

究其原因,是人性容易"忘记感谢":对人太过热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 读历史典籍:看懂事物兴衰的规律

有人说:"历史书的一页纸,就是一位古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集》中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读透历史,便是通晓天道;了解古人,便是把握经验。

  • 读生活美食:人总要爱点什么,吃点什么

在经历了职场的沉淀后,冯唐开始认清一个事实:人不能没有生活。

好的生活状态,愉悦身心,为工作蓄力,结识二三好友,获得生活最简单的意义。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那句"敲破鸭蛋一角,筷子头一扎,红油就吱--冒出来",读过后让人口水直流。

尽管汪老经历过无数苦难,受到诸多不公正的待遇。

他仍通过美食的文字,传达出对生活的乐观、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正如他笔下所言:

"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

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与执着。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