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考试考高启强啊?"高中试卷出现《狂飙》,学生:这题我会
高中属于卷子满天飞的状态,尤其是到了高三,学生下课趴在课桌上小憩一会,醒来的时候人已经被发下来的试卷淹没了。刷题刷的千篇一律,要是偶尔一道题目正好贴合实际生活,那学生还能眼前一亮,来了兴致。要说出题人是懂紧跟时事的,当学生坐在考场上,看着试卷中的"高启强",内心开始激动,这不是送分题嘛!
当高中试卷出现《狂飙》,学生望着"高启强"直言:这题我会
高中生虽然学习任务繁重,但也有自己休息的时光,《狂飙》大火,高中生也利用闲暇时间补了这部剧,大家看完也就回归到学业上,顶多课下和同学用剧中的梗调侃一下,没想到还能在试卷上又与它来了个重逢。
"谁家考试考高启强啊?"高中试卷出现《狂飙》,学生:这题我会。高中生晒出自己在一模考试中的语文试卷,阅读题就是关于"狂飙"的一段节选,发下试卷的时候,考场内一片欢呼,学生对着题目反复观摩并开始回忆,心想着出题老师太懂了。
这样的内容,能出现在语文阅读题中,还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人物对话还有情节,当成小说题目来考很适合,但也有的出题老师脑洞大开,将"高启强"搬进了政治试卷上。
这样的题目一出现,学生就想到了"京海市掉的一个钢镚,都得姓高"的梗,不过佩服强哥的心情还得收一收,毕竟人家属于反面教材,学生写启示还得回归课本知识点,可不能把启示写成"风浪越大鱼越贵",学生直言,这道题班里得满分的同学可太多了。
学生们也是紧跟时事的人,尤其是选政治科目的同学,那新闻联播都得看两遍,有助于培养答题思维。原以为老师出题的脑洞也就止步于此了,不成想历史试卷也能和"高启强"沾上边。
一道选择题,本是考查学生对于历史背景的掌握,但老师引用的是高启强看的《孙子兵法》,这出题老师肯定也是这部剧的粉丝,不然还真想不到这样的联系,不过这位同学可能追剧追得很尽兴,但这答案笔者怎么觉得应该选B呢。